国学经典大全-摘抄49句
- 2023-07-18 17:30:00
国学经典大全
1、中华国学,就内容而言,覆盖传统的自然观、社会观、家庭观、宗教观诸方面;就时代而言,纵贯自商周到明清的整个古代。
2、在中国国学中有丰富的哲学内涵。虽然国学不是哲学,但是国学的发展史囊括着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发展脉络,国学无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单一的拣出来,设立学位要找基本依据,全面复兴中国的国学文化,实行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复兴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文化,才是真正的国学复兴之日。国学的现代化就是把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中的文艺、文化知识科学化的复兴起来、现代化起来。
3、第5部《墨子》墨子(战国约公元前468-前376)
4、书与数称为“小艺”,是民生日用所需之术,是在古代“小学”阶段的必修课,乃是“为生民立命“之术;其中五术,乃是“为往圣继绝学”、“究天人之际”关系的学问,包括“山、医、卜、命、相”等。
5、第6部《荀子》荀子(战国约公元前313-前238)
6、第8部《孙子兵法》孙武(春秋生卒年不详)
7、第28部《读通鉴论》王夫之(明末清初1619-1692)
8、第16部《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约365-427)
9、第9部《左传》左丘明(春秋生卒年不详)
10、第2部《道德经》老子(春秋生卒年不详)
11、丛书分《史学卷》、《文学卷》、《哲学卷》、《综合卷》、《民族卷》共5卷,计330万字,继已出版的《史学卷》之后,年内还将推出《文学卷》,其余三卷在2008年前出齐。
12、第22部《苏东坡全集》苏轼(北宋1037-1101)
13、第3部《庄子》庄子(战国约公元前369-前286)
14、第1部《论语》孔子(春秋公元前551-前479)
15、国粹,是指完全发源于中国、起源于中国,并属于我们固有文化中的精华。在中国,国粹指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独特内涵的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中国的国粹有很多,其中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
16、中国国学:
17、第19部《六祖坛经》慧能(唐代638-713)
18、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19、第21部《资治通鉴》司马光(北宋1019-1086)
20、第30部《人间词话》王国维(清末民初1877-1927)
21、第25部《焚书》李贽(明代1527-1602)
22、第23部《四书章句集注》朱熹(南宋1130-1200)
23、第27部《明夷待访录》黄宗羲(明末清初1610-1695)
24、部必读的国学经典如下:
25、第17部《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403-444)
26、第11部《吕氏春秋》吕不韦(战国?-公元前235)
27、第10部《楚辞》屈原(战国约公元前340-前278)
28、近几年来,国学热潮的兴起说明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为弘扬中华国学,绵延优秀文化传统,新世界出版社于2002年初即开始着手编辑出版中华国学丛书。观国内出版界,高深的学术研究专著不乏其书,而面向普通读者的国学读本尚为空白;学术界内,耄耋之年的学界泰斗不乏其人,而普通国人、尤其是青年学子对国学知识尚知之甚少。
29、第13部《汉书》班固(东汉32-92)
30、第14部《论衡》王充(东汉27-约97)
国学经典大全
31、第20部《韩昌黎文集》韩愈(唐代768-824)
32、第29部《龚自珍全集》龚自珍(清代1792-1841)
33、广义国学是指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狭义国学则是指中国古代学说,其代表是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等。
34、第7部《韩非子》韩非(战国公元前280-前233)
35、第26部《日知录》顾炎武(明末清初1613-1682)
36、第4部《孟子》孟子(战国约公元前372-前289)
37、“国学”应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其中诸子百家,包括“儒、释、道、刑、名、法、墨”等等各家,乃是“为天地立心”之学;其中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在古代,“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是贵族从政必具之术,贵族子弟在太学阶段要深入学习。
38、编者以为,出版者现在的任务首先当是普及和提高民众的国学知识水平,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应从奠基工作做起。故本丛书选题确立之初,新世界出版社即将其阅读群体定位于广大青年和普通民众,将本丛书作为一套学术普及读物,读者对象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人士,希望此丛书既有学术研究的参考价值,又有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启迪读者心智的作用。
39、第12部《史记》司马迁(西汉约公元前145-前87?)
40、第24部《传习录》王阳明(明代1472-1529)
41、为保证丛书的学术权威性,丛书作者均为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和教授,且是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所撰写的文章力求全面、准确、简洁,以3—5万字的篇幅,对每一学科进行概括性介绍。文章中适当略去了学术著作中的繁琐引证,以便读者在轻松阅读中领略精要。
42、国故:本国固有的学术与文化(多指语言文字、文学、历史等)
43、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并涵盖各历史时期文化精髓的学术。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国立学校,自“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44、丛书以中华学术领域中独立成学的形式,对国学各学科分门别类加以综述,介绍该学科发展变化之历程,以及各学科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和各时期学术研究的成果,以独特的视角诠释国学。读者可寻根溯源,探寻中华文化之本,从而达到鉴古知今,继先哲之遗产,发潜德之幽光之目的。
45、第18部《文心雕龙》刘勰(南朝·梁约465-约532)
46、拓展资料:中华国网
47、被今人疵垢为“迷信”,那些轻易否定一切“究天人之际”关系的学问的人,其实他们很少站在与人生存在状态息息相关的终极关怀的立场上,去认真的探究天人之际的真切意蕴与内在价值,去拉近生命存在与天人之际之间的间接和直接联系,在传统与时代、学问与生活中架设一架沟通的桥梁。
48、第15部《嵇康集》嵇康(三国·魏约223-约263)
49、关于“国故”、“国粹”与“国学”之关系,“国故”一词包含着中国固有的历史与文化之全体,所指范围最为宽泛;而其中之精华者称“国粹,所以“国粹”所指范围小于国故,乃国故之一部分;以国故为研究对象之学问,称“国故学”,简称“国学”。“国学”可大致理解为“国故学”之简称,“国故”与“国学”有相通之处。但仔细探讨,二者又有区别。前者主要表述客观存在之旧物,而后者则已升华为主观能动之学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