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名言警句 > 孟子七篇原文-通用85句

孟子七篇原文-通用85句

  • 2023-05-18 17:00:12
  • 编辑

孟子七篇原文

1、《冯妇搏虎》

2、曰:“否,吾不为是也。”

3、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4、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5、《学弈》

6、《孟子·告子下·顺天应人》

7、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8、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9、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10、《孟子·告子下·无过无不及》

11、曰:“何由知吾可也?”

12、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孟子·离娄上》(21-30)

14、但孟子将仁义礼智信五者放在一起论述尚未见到。从文献记载看,是董仲舒第一次将仁义礼智信连提并论,且进行了深入论述。这里面有对先秦儒家思想的吸收发展,又有时代的特点。

15、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16、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17、《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篇目有:

18、《孟子·告子下·仁义与和平》

19、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20、“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21、《孟子·公孙丑上》

22、②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③有性善,有性不善④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也。5、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6、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7、或相倍蓰而无算嗜,不能尽其才者也8、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以上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性善论的体现:《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公孙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23、《孟子·告子下·生死之论》

24、《孟子·告子下·诚信》

25、《孟子·告子下·比较》

26、《邹与鲁閧》

27、王笑而不言。

28、王曰:“若是其甚与?”

29、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30、意思是: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其中初的意思是刚出生的婴儿,人生命的开端。善的字面意思是指品质好,心质良好。这句话出自《三字经》,是孟子明确提出人性本善说的,出自《孟子·告子上》,大致内容是公都子询问孟子关于人性论的观点,孟子予以解答,具体提出人性善的观点。依据是:

孟子七篇原文

31、《养心莫善于寡欲》

3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3、曰:“可。”

34、孟子《论养气》(二)

35、①性无善无不善也

36、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7、曰:“有之。”

38、《拔苗助长》

39、曰:“可得闻与?”

40、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41、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42、孟子《论养气》(三)

43、《孟子·梁惠王上》

44、齐桓晋文之事

45、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46、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47、《孟子·告子下·人善论》

48、《孟子·告子下·教亦多术》

49、《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原文及译文

50、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1、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52、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5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4、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55、——出自《孟子·告子下》,课本是节选的,题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6、《孟子·离娄上》(1-10)

57、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58、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59、孟子及弟子〔先秦〕

60、《孟子·离娄上》(11-20)

孟子七篇原文

61、《孟子·告子下·治天下》

62、《孟子少时》

63、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64、《孟子·滕文公下》

65、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66、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67、《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68、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盍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69、曰:“楚人胜。”

70、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向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于是孟子自责,不敢言妇归。

71、《论民本》

72、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73、(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尽心》上、下。

74、孟子《论养气》(一)

75、《孟子·告子下·国兵与义道》

76、曰:“否!”

77、孟子《人和》

78、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79、“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80、《孟子对滕文公》

81、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82、孟子将仁义礼智并提,看作人们不可或缺的四种品德。

83、《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84、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85、选自《韩诗外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侵权内容,请发邮件至1234556@foxmail.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手机扫码访问

手机扫码访问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嘉隆网-分享生活中感动的文案句子

本站内容属于网友上传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蜀ICP备2022025287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