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精华篇优选46句
- 2023-05-18 16:58:49
孟子的精华篇
1、孟子的仁政学说
2、孟子的民本思想
3、孟子的主要思想有“民本”、“仁政”、“王道”和“性善论”。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4、(2)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
5、其实两人处在的社会,己经发生根本变化,尊信法家思想统治的秦国发展很强盛。至此儒家思想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同样道家思想在当时社会也不看好。这个时候两家也不会互相打击,互相吹奉更是不可能的。
6、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对。“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孟子以“性善论”作为人们修养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论根据,认为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的要求源于人的本性本心,有伦理学意义,同时“性善论”认为通过学习人人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君子,又强调了教育的可能性,具有很大的的教育意义。
7、孟子(约公元前372一289年)是战国中后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8、由此,庄子和孟子是同一时期人物并年纪也差不多大。特别一提的是,他们各自学派的祖师爷(创始人)代表作,老子《道德经》和孔子《论语》都是从《易经》解答出来精华。只不过是老子以《易经》坤卦,为阴形成的道派学说,孔子以《易经》乾卦,为阳形成的儒派学说。
9、主要著作不同
10、当时东周朝就是《易经(周易)》的思想作基础来统治社会,这足已说明道家与儒家一脉相承。儒道合一形成了当时封建社会的主流与辅流。
11、区别:一个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一个是儒家的代表人物,队伍不同,各自的思想和主张也各具特色。
12、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13、(1)庄子的核心思想是“道”。
14、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他说:“道之真以修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庄子·让王篇》)意思是,大道的真髓、精华用以修身,它的余绪用以治理国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
15、孟子的“性善论”
16、《孟子》中心思想讲的就是“仁义”。他的思想认识很朴实,提出了“民为贵,君为轻”的“仁政”主张。意思是统治者应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再来考虑统治者利益,为政者保障人民的权力先行。
17、孔子和孟子为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孔子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18、为此,《庄子》和《孟子》的中心思想合在一起为“仁义道德”。这完全合乎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宗旨,构建稳定的和谐社会这一指导思想。所以这是《庄子》《孟子》书中都末提到对方的重要因素。
19、学派不同
20、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21、《庄子》《孟子》书都未提到对方,好像两人没有什么交集这是为何?回答这个问题,先筒述一下这两位思想家吧!
22、孟子特别提出统治者在对人民进行统治的时候要注意仁政,无论是在政治还是经济的各个方面,都要注重实施仁政的措施。
23、(4)庄子思想的可贵之处是具有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和辩证法因素。
24、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25、孟子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26、老子和庄子为诸子百家中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老子为道家学派创始人,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27、庄子和孟子的思想区别思想区别
28、庄子(公元前369一286年)是战国中后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29、为此,综合所述,《庄子》《孟子》书都末提到对方这个问题,作以几点解释,会一目了然。
30、庄子和孟子同处于当时的战国中后时期,当时社会以《易经》思想作统治基础,构建的封建宗法“周礼”制度面临灭亡,诸候争霸,战争动乱局势中。两家思想互相吹奉也是挽救不了秦国统一的趋势。
孟子的精华篇
31、核心思想不同
32、孟子提出了“仁政”学说。 政治思想: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经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孟子所设想的井田制,是一种封建性的自然经济,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基础,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每家农户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吃穿自给自足。 孟子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主要代表之一。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著作有《孟子》。被认为孔子的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33、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34、孟子的教育思想
35、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
36、老子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里,又名《道德经》或《德道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37、总而言之,《庄子》代表的道家思想和《孟子》代表的儒家思想,都倡导构建稳定社会和谐社会的目的,是不会相互排斥的,并且很有互补性。对当今社会提倡“仁义道德”教育很有大意义。
38、《庄子》中心思想讲的就是“道德”。他继承老子的思想,“道”是客观存在的,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之真修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意思是大道的真髓精华用以修身,它的绪用以治理国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
39、(3)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故历史上老庄并称,道家思想又称为老庄思想。
40、孔子晚年编订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书》等几部书,还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春秋》一书。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这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41、孟子主要提倡仁政和民贵君轻,这两种思想也是他后面各种理论的基础。
42、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认为自己比百姓的地位高,但是孟子却提倡百姓的地位要高于君主,君主要先考虑百姓后才考虑自己,体现了“民贵君轻”的观点,这一观点对很多统治者都有深刻的影响。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从魏征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就深刻体会到“民贵君轻”的重要性,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
43、再说,庄子和孟子两人分别都是道家老子和儒家孔子的继承者。在他们二人看来,老前辈创造的思想学说早已定论,道儒两派互相对立,已经早就在老子和孔子之间得到各自认可。为此,后世继承者不会再论。
44、首先,对一个思想家又是文学家来说,著书立说是坦明各自的思想观点,找到发展社会,管理社会的理论依据。并不一定要在各自的著作中来提及对方。两个不同思想学派更不会拿别派观点来著书立说。
45、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一方面,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滕文公章句上)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46、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它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