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端午节的故事【优选22句】
- 2023-04-23 18:43:46
五月端午节的故事
1、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2、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年),楚顷襄王十九年,秦将司马错攻楚,楚割让上庸、汉北地;第二年,秦白起攻楚,取邪、邓、西陵。
3、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他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于I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他的代表作有!《离骚》。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据说为纪念屈原而设
5、端午节,最为人们所知晓的一段事迹,是为纪念2000多年前,我国伟大诗人屈原投江之死的。
6、另一则传说是,很久以前,民间闹灾,一天,老神仙来到人间,变成个小老头,到一个村子巡视。他见一个老妇人用白面汤喂猪,汤中还有成块的饼子和馒头。小老头便向她要饭,不但什么都没要到,反而遭来了辱骂。小老头见老妇人太恶毒,便在她家墙上写下“明日起瘟病,全村人死光”几个字,便化作青烟遁去。第二天一早,老神仙拿着瘟瓶来到村子上空,忽见一妇女抱着大孩子、领着小孩子急忙过河。老神仙不解地问她:为什么不抱小孩子?妇人回答:“大孩子是前妻留下的,小孩子是亲生的。我要照顾好这没妈的孩子。”老神仙很受感动,拔了一株艾篙,教村民插在自家门便可免灾。虽然天上撒下了瘟疫,但全村人都得救了。而这一天,恰好是五月初五。
7、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4],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以最著名的篇章《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
8、“衙门说黄巢来血洗邓州,让大家逃命。”再问她为什么拉小抱大,妇人答道:“抱着的孩子是个孤儿,父母双亡。拉着走的这个孩子是我的。万一丢下一个,我就丢下这个小的。”黄巢听了深为感动,对她讲:“我黄巢专杀贪官污吏。你爱别人的孤儿,我爱天下的百姓。”说着,顺手拔下路边两株艾苗给她说:“有艾不杀!请大嫂回城对穷人说,只要门上插艾,就不会受到伤害。”妇人立刻回城传话,很快传遍全城。当晚穷人家的门上都插上了艾。第二天恰是端午,起义军攻邓州,看见门上插艾者不杀,开仓分粮,万民尽呼。从此便留下了插艾的习俗。
9、端午节插艾草的传说故事
10、古人插艾是很有讲究的。所插之艾,有的做成人形,有的扎成虎形。有的把艾条插于房门的两侧,用葛藤绕缠起来,上面再悬一两枝曹蒲,远观翠绿,近闻清香,实在是一种极好的美化。
11、自投汨罗(屈原与端午的故事)
1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13、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将糯米,红豆等东西做成粽子投放到江中,防止屈原遗体被鱼吞噬,
14、中秋节和端午节各有各的故事,中秋节是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日子,最早出现在巜周礼》中,嫦娥将牵挂丈夫,便飞离人间到了最近的月亮上可以天天看到丈夫,和地上生活的人。中秋赏月就赏嫦娥。
15、一则传说是,唐朝嘻宗年间,黄巢造反。打到河南邓州城下,黄巢发现难民纷纷逃亡。黄巢见一中年妇女怀抱五六岁大孩,手拉二三岁小孩,便问她为什么离家外逃。妇人答道:
16、后羿射日之后成为英雄,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嫦娥,二人恩爱的过着日子。
17、嫦娥无奈,危急之时吞下不死药,立时成仙飞上了天空。
18、端午节吃粽子就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看到楚国被占,便在农历的五月初五跳入汨罗江中。
19、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白起更进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保于陈城(今河南淮阳县)”。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这一年大概是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屈原当时六十二岁左右。
20、偶然一天后羿巧遇王母求得不死药,本打算和妻子一块成仙,不想被小人惦记,趁后羿不在家的时候要抢夺。
21、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22岁时,就已官居左徒、三闾大夫,辅佐楚怀王。屈原救国的愿望破灭了,他在极度悲恸的心境下,于公元前278年(诗人62岁时)农历五月五日纵身投入波涛汹涌的汨罗江。当时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这位贤臣的死去,闻讯后纷纷赶着划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见踪影。这便形成了每年此日竞赛龙舟的起端。南朝梁时吴均《续齐谐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之后,人们每年这个时候,把米撒入江中以祭祀他。据说东汉初年,长沙有个名叫区曲的人,曾梦遇一位自称屈原的贤士,他对区曲说:“多年来人们祭我的米,都让蛟龙吃掉了,今后你们要把楝叶和米塞在竹筒里,或用芦叶包裹好,再用五彩丝缠好,因为蛟龙是害怕楝叶、芦叶和五彩丝的。”
22、七夕节,中国传统节日,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民间相传,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织女牛郎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女孩们在这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