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孙丑上篇
- 2023-05-03 10:58:19
孟子公孙丑上篇
1、(节选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2、平到公孙丑府用药调治,旦夕不离,常见公孙丑长吁短叹,不敢动问。
3、孟子听说后,非常高兴。
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⑥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5、“那他凭什么本领去治理好鲁国呢?”
6、补充:公孙丑和他的老师孟子一样,终生都没有做过官,因为当时已经进入战国时期,各大国都采用法家的思想,开始变法,富国强兵,
7、“如果不善于听取好的建议,总是排斥他人,自以为是,那就总会说:‘呵呵,我早都知道’,这傲慢的声音和脸色就会把别人拒于千里之外,有才能的人止于千里之外不来,他们的好建议也就听不到,时间长了你就会变成孤家寡人,那些阿谀奉承、专好拨弄是非之人就会包围你。
8、公孙丑在《孟子》一书中记其言颇多,有公孙丑上下两章,6000多字。《孟子·公孙丑章句·上》注:“公孙丑,孟子(轲)弟子,齐人也。孟子未尝得政,丑设词以问之。”
9、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10、公孙丑是战国时齐国人,孟子的弟子,曾与万章等著《孟子》一书。公孙丑在《孟子》一书中记其言颇多,有公孙丑上下两章,6000多字。《孟子·公孙丑章句·上》注:“公孙丑,孟子(轲)弟子,齐人也。孟子未尝得政,丑设词以问之。”
11、公孙丑听完后,面带愧色,再也没说什么。
12、原文是:(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句话的意思是:公孙丑问道:“请问,先生擅长哪一方面?”孟子说:“我善于知悉别人的言辞,也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13、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
14、帝知国舅染疾,令随朝太医前去医治。此医乃洛阳人,姓吉,名太,字称平,人皆呼为吉平,当时名医也。
15、“那是他见识广吗?”
16、春秋战国时期,鲁平公听说孟子的学生乐正子是个贤德又有才能的人,有意授予他官职,请他帮助治理国家。
17、写了孟子
18、著名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即公孙丑与孟子的对话,记录于《公孙丑章句·下》。这些名言至今沿用,可见公孙丑是很有学问的人。
19、【注释】①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同情心。②孺子:小孩③怵惕:惊惧。④内交:即结交,内同“纳”。⑤要(yào)誉:博取名誉。要同“邀”,求。⑥贼:伤害、残害。
20、孟子说:“不是。”
21、后来,唐代诗人孟浩然就用这句话来作为自己的字,希望自己能够养成浩然正气。
22、孟浩然名字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23、孟子教育公孙丑
24、meng,zi,gongsun,cnou,shang,zhu,yin,bαn。
25、“也不是。”
26、孟子答道:“也不是。”
27、武侠小说多情剑客中侠客公孙丑有关的故事名称有以下这些,且说董承自刘玄德去后,日夜与王子服等商议,无计可施。
28、“能够听取好的意见就能治理国家吗?”
29、“那是他很聪明很有主意吗?”
30、孟子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③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用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篇
31、孟meng,孑zⅰ,公gong,孙shun,上shang,丑chou,
32、而儒家的思想在这种礼崩乐坏的大环境下,早已不吃香了。何况孟子还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言论,除了空谈,哪个诸侯肯用他这一派的人呢?
33、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
34、孟子的另一个学生公孙丑不以为然,认为这事太平常,觉得这没什么了不起的。
35、“同那些挑拨是非、阿谀奉承之徒在一起,要想把国家治理好,能做得到吗?”
36、孟子看着公孙丑很不服气的样子,想好好地教育教育他,说道:“你知道治理国家最为重要的是什么吗?最重要的就是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才不致闭塞,这样治理天下,是能游刃有余的,更何况治理小小的鲁国呢?
37、建安五年,元旦朝贺,见公孙丑骄横愈甚,感愤成疾。
38、公孙丑是孟子的学生,齐国人。《孟子.公孙丑》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也是研究孟子和思孟学派的主要材料。
39、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40、孟子说:“乐正子的最大优点是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并能及时采纳正确的意见和建议。”
41、他问孟子:“鲁平公请乐正子去帮他治理国家,是因为乐正子很坚强吗?”
42、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