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老子五千言原文【84句】
- 2023-05-06 11:26:09
老子五千言原文
1、易理神明道,厚德载(zài)物先。
2、“守静笃”,“静”是什么状态?老子自己说得最多:“静为躁君”,静是躁的主宰,所以静是定;“浊以静之徐清”,水静就会慢慢澄清,所以静是清明;“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不有欲求天地之间自归有序从容,所以静是无欲……归为五字,便是“清静为天下正”。此为“境”。
3、三字经是宋代王应麟写的,它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也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4、葛天衣遮体,乐(yuè)舞益万民。
5、宇宙韵旋律,山海藏精髓。
6、全句依“道”“境”,所成正是“道境”。对这道境的最好解说,正是此句随后一句:
7、万民丰收歌,宫乐(yuè)感天恩。
8、“万物并作”,“我”亦万物之一,庄子《齐物论》主旨一句之“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是最佳注解,乃大道与大境之一体。《老子》三十九章亦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
9、十万年石埙,八千仙鹤笛。
10、禹(yǔ)步歌星斗,消疾除瘟(wēn)神。
11、“守”的反面是“离”,离于静与本,如众生之心猿意马,躁动焦虑,轻浮散乱。“守”之法即离之反向——归于自己清静本性,不再向外逐求于虚妄,不离即守。将方向从向外转向内、从向物转向心,方向一转状态即一变,即向“徐清”。此为“境”。
12、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13、唐宋元善念,明清孝经迁。,
14、虚就是虚,什么又是“虚极”?便是极虚——时空合一万事万物全体所呈现的大虚、至虚。此为“道”。
1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6、盘古至于今,乐(yuè)声代代传。
17、梦蝶乐(lè)逍遥,贵在法自然。
18、为何说这句分量最重?因为最深也最完整地表达了老子思想。此句内涵之广博精深,要作三层分解,方得其清晰面目。三层的每一层,都围绕“道”与“境”展开,即大道与境界。
19、“致虚极”,除了“虚”,还有“致”和“极”。
20、伊尹创汤药,乐(lè)善救贫民。
21、帝圣佛道儒,无不使善言。
22、圣贤祖师典,老庄孔孟喧。
23、含境界与大智,通最高与最深,合方向与方法,而成知修合一、境我一体,这就是此句的分量所在。既是《老子》主旨,也是最高概括。
24、弟子循规矩,师道倡尊严。
25、认祖寻祠宗,商周找源根。
26、老子五千句,神明透佳音。
27、五音定六律,规矩立方圆。
28、精通阴阳器,慧法传世间。
29、识得三伦礼,明世呈乾坤。
30、史记律书阐,治国秦汉尊。
老子五千言原文
31、五象生五方,万物韵律藏。
32、“笃”是至深,“静笃”即至深之静。万物变幻,万事无常,从总体去看所呈现恰是一种大寂静,这即至深之静。此为“道”。
33、苗父乐(yuè)代药,营救膏肓(huāng)人。
34、“万物并作”,自是“道”。“吾以观复”,观者为“吾”,自是“境”。对此道与境的最好解说,正是《老子》直论“道”的二十五章:
35、“万物并作”的中心词是“并”,意为万物并行共生,本为一体,这是从空间层面说;“吾以观复”的中心词是“复”,即循环往复、周流不息,乃万物变化之根本律则,老子四十章所谓“反者道之动”,这是从时间层面说;这半句合时空、包宇宙,又集中体现老子智慧的最高处。此为“道”。
36、“致虚极”,何为“虚”?从无限之空间层面看,万事万物皆是相对,与更大的相比无不是小,与更小的相比无不是大,性质只是混沌;从无尽之时间层面看,万事万物皆无定相,处不断变化之中,属性只是空幻。时空合之,这混沌和空幻,就是道家所说之“虚”。“虚”既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属性,又是万事万物总体之相,等同于“道”,庄子所谓“唯道集虚”。此为“道”。
37、这就是回到了庄子所念念不忘的故乡,这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之境。世之人,却只是倒置之中“妄作凶”。
38、华夏文明彰,圣贤传美馨。
39、声为宇宙源,乐(yuè)通万物情。
40、亦乐(yuè)亦药理,乐先药后续。
41、《老子》,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全文共计五千字左右。
42、印证人类乐(yuè),万古留神韵。
43、“吾以观复”,除了“复”还有“观”。观即观照、观察,所观是循环往复,背后是天地自然,此为“道”。唯清虚之心可成完全之观,无杂念去扰乱故;集中注意力去观也可开清虚心,不散乱息驰奔故;此为“境”。唯观,可见道,因道法自然,观则是唯一自然之法,舍此皆是人为。
44、燧(súi)人取火种,熟餐乐(lè)养身。
45、老子只有一部著作:《老子》
46、大道无行韵,大音希声真。
47、佳音元气运,阴阳多变迁。
48、《道德经》共八十一章,马王堆王弼本,可达五千四百字左右;河上公本,共4999字。《道德经》又名《老子五千言》,西汉河上公曾作《老子章句》,将《老子》分为八十一章,称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总名之曰《道德经》。
49、三皇定五音,律吕动真筋。
50、《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51、三商德服人,一言九鼎尊。
52、阴阳通哲理,应天德睿智。
53、春夏秋冬令,雀神火星明。
54、第二层,再将两个半句分别看。
55、氏系百家姓,族人由声名。
56、礼乐(yuè)圣人唱,六艺仁爱兼。
57、天地归神韵,声振生命延。
58、盘古开天地,声震音波扬。
59、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60、乐(yuè)记天地恩,礼记养圣贤。
老子五千言原文
61、尊老爱幼记,归德寻善篇。
62、老子,为春秋末年老聃,名李耳;老子生平只写过一本书,即道家经典《道德经》。
63、“守静笃”,除了“静”,还有“守”和“笃”。
64、阏(è)伯观天象,二十四节律。
65、第一层,先从总体看。
66、黄帝演五音,疗疾百姓心。
67、同声同乐(lè)天,乐(lè)善故为本。
68、神农尝百草,生民得其益。
69、《老子》五千言,自是字字珠玑。要说其中分量最重者,我以为是十六章的一句:
70、九州九风歌,频频振鬼神。
71、老子的著作是《道德经》,主要讲述的是事物的自然发展的规律。《道德经》这本书影响非常的深远,直到现在里面的内容很多都是真理,很有借鉴意义的。《道德经》的艺术价值也是非常的高,可以说是流芳千古的佳作了。
72、天地人三才,修德君子篇。
73、甲骨祭占乐(yuè),殷商文化延。
74、以上三层,皆是分说。以此为基,才能明整句合说之相交相涉、贯通一体——唯虚静之心,可观万物之并作与往复;观万物之并作与往复,可养虚静之心。“致虚极,守静笃”,天地之虚与本心之静是天人相交不二处,庄子所谓“虚者,心斋也”,明虚可得静、得静可通虚,致虚便是守静、守静便是致虚;“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万物并作循往复之道,往复周流成万物归一之势,万物归一人得以能观,人观之乃得通达于一。
75、五帝演天音,八声宫雅乐(yuè)。
76、伏羲(xī)造瑟埙(xūn),调理百姓疾。
77、第三层,再将这句之四部分作分别看。
78、《老子》也叫《道德经》还称《五千文》
79、周公制礼乐(yuè),孔孟道相联。
80、君王祭祀天,乐(yuè)善养诚心。
81、“致虚极,守静笃”的中心词为“虚”与“静”,合之是“虚静”二字。稍了解老子,便知这是老子道家境界之最深处。此为“境”。
82、仓颉(jié)睿(rùi)智德,造字乐(yuè)药根。
83、“致”就是致力、向着,老子所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如何致?致的是虚,虚对的是实,世间人所求便是实——以为实在、实有,故为妄,须脱实向虚、自轻其心。思维向此处解,心境向此处落,便是“致”。这种修行之状态,亦是“境”。
84、道德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