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20句经典名言-摘抄164句
- 2024-02-26 15:03:45
王阳明20句经典名言
1、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阳明
2、家训七:毋贪利
3、姑娘顾家,两边不发
4、【解释】所谓动静,是指所遇之时,心之本体本来无分于动静。
5、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王阳明《传习录》
6、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
7、▲王阳明书法成就很高,有种说法:王羲之是以书掩其人,而王阳明是以人掩其书。
8、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9、义即是良知,晓得良知是个头脑,方无执着。
10、出自王阳明《传习录》,这也是对心学最恰当的阐述,王阳明所表达的确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思想。他没有说“同归于无”,如果这样说,那就是一种西方的思想。他是说“同归于寂”,“寂”不是“无”,而是在没有交感时处在一种寂静的状态,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有个概念叫“寂感”。
11、王阳明的心外无理是说,心的本体,就是天理,事虽万殊,理具于心,心即理也。不必在事事物物上求理,心外求理,就是心与理为二。心中之理,就是至善,心外无理也就是心外无善。
12、第四:一般没有脾气,但也不好惹
13、、“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14、王阳明家训的十二条,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牢记和思考,能做到这第二条,我们便不枉为人。心即理,致良知,勤读书,学谦恭,王阳明家训无非就是在教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对的人。
15、心之良知之谓圣。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16、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他可以说是“已发”,事物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恶;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17、家训九:毋斗气
18、以下为王阳明名言:
19、▲王阳明墓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书法圣地兰亭镇以南2里许的仙暇山庄内
20、▲王阳明故居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余姚镇龙泉山北麓武胜门路
21、然而作为已经出嫁的女子,虽然已经成家生子,左边是婆媳关系,右边是对于自己有生养之恩的父母,对于后期对两家的相扶相帮,处理起来就需要技巧了,处理的好,婆家娘家和睦安康,处理不好,甚至婚姻破裂也有可能。就如同民间流传的这句俗语“姑娘顾家,两边不发”,说的就是女子出嫁之后,如何处理婆家和娘家家庭关系的总结。那么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讲的有没有道理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22、“致良知,而天下治。”
23、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24、【解释】过错即使是大贤也难免,然而并不影响其成为大贤人,因为他能改正错误。所以不要看重没有过错而是看重能改正过错。
25、“学问愈多,疑问愈少。”
26、句意:心本来是没有善没有恶的;
27、王阳明名言六:“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28、出自语录王阳明《答罗整庵少宰书》——否定是创新的原动力,王阳明格竹苦思圣人之道的失败,而格竹之法即圣人朱熹所传。圣人的话未必全对,庸常之语也有金言。虽主要讲治学,但于人生亦大有裨益!
29、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
30、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王阳明20句经典名言
31、是有意于求宁静,是以愈不宁静耳;夫妄心则动也,照心非动也。
32、王阳明为心学宗师!
33、“知之者不如行之者,行之者不如趣之者。”
34、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
35、家训四:循礼义
36、全文为:“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穷天下之理,是殆以吾心之良知为未足,而必外求于天下之广,以裨补增益之。”(取自《传习录》)
37、家训一:勤读书
38、王阳明名言三:“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39、▲王阳明平定宁王朱宸濠内乱,江西剿匪,战功赫赫,有“大明军神”之称
40、生气这东西,人人都会有,但你不能过。生气的时候,其实就是把外来的东西强行纳入到了自己的心上。和他一较劲,就是和主气对峙,完全不符合天理了。
41、“无善无恶心之体。”
4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守仁《传习录》
43、【解释】是非之心,不用思考便知道,不用学习便具备,这是真正的良知。
44、“知行合一。”
45、且于动处加工,勿使间断。动无不和,即静无不中。
46、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在进剿袭击俐头的暴动山贼之前,曾写信给弟子薛侃说:“即日已抵龙南,明日入巢,四路兵皆已如期并进,贼有必破之势。某向在横水,尝寄书(杨)仕德(即杨骥)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47、怎样才算是孝顺父母?王阳明和弟子们谈论过很多次。在《传习录》第一篇的《徐爱录》中,就多次谈到对待父母的礼节是在心内还是在心外的问题。王阳明的主张是“心即理”,又孝顺父母的心就必能产生孝顺父母的道理和理解,这心东西根本不必去外部寻求,只在自己心上。
48、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49、“有善有恶意之动。”
50、家训十一:能下人,能容人
51、人不能控制过度的情绪,就最终会成为情绪的奴隶,为其所驱使。当泛滥的情绪主宰你之后,你根本关注不了当下,分不清对错的念头,一事难成。此外,就是不近人情,凡事不近人情的人,纵然做出再大的功业,也是阳明心学认为的最大的恶人。人类历史上,很多人看上去都大公无私,坐下了大义灭亲的事。仔细想想,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身体和亲人,都毫不客气地损坏,他对待别人,能仁慈到哪里去?这也是另外一种任情,比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更为可怕。
52、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53、入而问圣人之学,则语以格致之说焉;求格致之要,则语之以良知之说焉。
54、最简单、最广大的是复杂的极致,只在吾心,只为吾心。
55、“知行合一就是心与道合一。”
56、人类的读书法则异曲同工,须经历三个阶段:苦读背诵、用心揣摩、自得于心。
57、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土,心地坏,是凶类,这是王阳明家训的尾声。做一个好人,从眼前看,得不到什么好处,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占了大便宜;做一个不好的人,眼前可以得到一些好处,但从长远看,必然要吃大亏。
58、“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王阳明《传习录》
59、心为之所动,就像是一潭静水,加入五色颜料,顿时有了颜色。
60、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王阳明20句经典名言
61、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
62、王阳明名言七:“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63、动静者所遇之时,心之本体固无分于动静也。
64、译文:灾难没有比受到上天的功劳更大的,罪没有比掩护别人犯罪更大的,恶没有比偷袭别人下处更大的,辱没有比忘记自己的耻辱更大的.四者具备就都是祸。
65、节饮食分为三个层次:
66、王阳明名言九:“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67、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68、"知行合一"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行动要相结合,只有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才会形成真正的知识体系,这也可以理解为“知行相辅,不可偏废”。
69、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
70、知行合一,很多人有所误解,觉得知道了就去执行就知行合一了。假如良知被私欲遮蔽,觉得自己的认知是正确的,就去执行,那是绝对错误的。
71、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72、“要义在心,不在经书。”
73、“理在须臾,命在天年。”
74、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75、第一:勾头女子挺胸汉,一生富贵半生闲”,
76、“立身行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77、勤读书是想成为彬彬君子的第一步,而读书不仅仅是要多读,还有就是要读好书。王阳明更倾向于让后世去读经典名著。所谓好书,就是原汁原味的经典。王阳明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书越来越多,但经典少之又少,只有原始的那几本。后人纷繁的著述,内容过于庞杂,思想毫无突破性,只是在圣贤的那几本经典中打转转。王阳明对勤读书开出的书单:它必须是原汁原味的经典,也就是当时流行于世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些书的内容都是激发人内心中固有的善意和智慧的,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说,充盈着慢慢的正能量。
78、这句话也表明儒道佛存在融合的趋势,此句说得很好。儒学说到底就是这个一,一生万物,而万物又同归于一。这个一看似简单,实际却又最难。因为理解透这个一,不仅需要在理论上分析透彻(看懂浩瀚的儒学著作可不简单,其中包括了经、史、子、集等各个方面),而且在自己的实行中也要遵行这一天理,这又显得难上加难了。
79、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
80、自古至今,家长里短、人情往事,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情。特别是人生中三大喜事之一的婚嫁。对于男女双方家庭来说,这绝对是人生中的大事。作为女方的家人,自然希望女儿能嫁得如意郎君,而作为男方家人,则希望娶得温柔贤惠的女子作为儿媳。
81、家训六:毋说谎
8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83、王阳明名言四:“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84、心学宗师名言名句暂且录几句先。
85、性是心之体,天是性之原,尽心即是尽性。
86、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王守仁
87、王阳明名言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88、王阳明曾说:“不求日增,只求日减。”其实,他的这个观点和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观点殊途同归。这两位圣贤都认为,在做人的道路上,每日都应当减少内心的欲望,当人的贪欲一点点减少的时候,才会渐渐进入一种顺其自然的潇洒
89、▲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故长称“王阳明”
90、该句出自《王阳明全集·与杨仕德薛尚谦书》。
王阳明20句经典名言
91、家训二:要孝悌
92、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是说,心与物同体,物不能离开心而存在,心也不能离开物存在。离却灵明的心,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也没有灵明的心。从一方面说,灵明的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从另一方面说,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客观的事物没有被心知觉,就处于虚寂的状态。如深山中的花,未被人看见,则与心同归于寂;既被人看见,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93、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94、心之本体是至善的。无善无恶,人出生那一刻便是至善的,一旦步入社会,便有了善恶之分。
95、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96、家训八:毋任情
97、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98、知是行之始,知是至善,是心之本体。如果你真的认知到了,自然就会去执行,执行就是知道的真是体现。
99、第五:平时很弱小,关键时候可以当好“家庭的顶梁柱”。
100、姑娘顾家,两边都发
101、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102、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都是教人朝既定的方向前进,不要被方向以外的人和物干扰。走正确的路,一定要把路走正确,这才是知行合一。如果不能容人,不能谦逊居于人下,这条路走起来会很艰难。
103、家训五:节饮食,戒游戏
104、第六:一直相信爱情,但也会防备身边人变心。
105、▲《明朝那些事儿》书中对王阳明先生生平做了一个精彩的介绍,笔者也是从此书中第一此接触先生
106、“谦”就是谦下。《易经》谦卦的卦形是高山在地下,象征着内心高耸如山,外表却谦和如平地,锋芒不露,谦虚谨慎。王阳明对《易经》了如指掌,当然知道谦的力量,所以他告诉家人和弟子们,要谦恭。特别是那些享有大权、大富、大名的人而言,处事要谦下,待人要谦恭。正所谓器皿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空。
107、既然万事万物的道理不存在于我们的心外,而又一定要说穷尽天下的事理,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心中还没有足够的良知,而必须向外寻求天下众多事物的道理,用以弥补增加我们心中的良知。
108、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109、句意:有善有恶是你的思想在活动了;
110、出自王阳明《答罗整庵少宰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同属理学的范畴,他们都坚持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只是程朱理学认为天理独立于人体之外,若想找寻天理必须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才能有所成就,故程朱理学属于哲学派别中的客观唯心主义;而陆王心学则认为天理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必须通过反省自身,摒除欲望才能达到对天理的体悟,故属哲学派别中的主观唯心主义。
111、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王阳明
112、家训十二:凡做人,在心地
113、▲日本海军元帅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曾讲一生俯首拜阳明,可见阳明先生心学影响力之深远可见一斑
114、要准确的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要知道句中的“姑娘”是指啥?其实姑娘指的是两种人,分别指未出嫁之女和已经出嫁之女,而在这句话中是指已经出嫁的女子。那么这句话就很好理解啦,意思是说嫁出去的姑娘还经常照顾娘家的生活状况,那么两家都不会兴旺的。
115、这句话也是王阳明在推崇道德修养和实践相结合时所说的,他认为只有在道德实践中,才能理解道德的真正意义,真正的做到处处以心为本、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116、所以者,在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凡人,而肯,使此心乎天理,亦可人。
117、第二:善于察言观色,当好旁观者。
118、家训三:学谦恭
119、如果对内心没有关注,只针对颜色,那么心之私欲会越来越重;如果知善知恶,便可以为善去恶,光复此心。人之一生可以看作是修炼光复此心之过程,活到老学到老,此生之追求皆在与此也
120、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是未知
王阳明20句经典名言
121、▲王阳明的心学智慧,一代大儒,受万世敬仰。
122、王阳明名言二:“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23、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124、出自《王阳明传习录卷上(门人薛侃录)》王阳明这里圣人的标准是要”纯乎天理“,关于这点,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说法。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古代的东西,早就落后于时代潮流了。好吧,我们换一个说法,把圣人换成人才。把标准从”纯乎天理“换成核心竞争力。
125、他的心学,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骄傲的财富,他吹响了人性解放的号角,引领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他的思想流传千古,近代的康有为、孙中山等人都从其中受益匪浅。
126、首先,饿了就吃,但不能吃太多,只要保证我们身体的能量即可。不但不能吃太多,而且要量力,这个“力”是经济基础。饿了吃饭是天理,但如果超出你经济基础的大鱼大肉,这就是人欲。其次,饮食不可断,不能如道家那样经常搞“辟谷术”。这是用外力阻止人的身体需求,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最后,你要把食物彻底消化吸收,否则不如不吃。
12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28、人安有工夫说闲语,管闲事
129、王阳明的名言包括:
130、举个例子,有些人认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所以心中埋藏着复仇心理,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江湖恩怨终究是解决不了的。
131、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132、他的名言:
133、“心外无物,心内无害。”
134、所以尽管女子已经出嫁,关心娘家父母也是孝顺美德的一种体现,但是过多的关注娘家,也会让现有的婆家比较尴尬,矛盾也会发生,邻里也会议论纷纷。毕竟成家的儿女已经有了新的家庭生活,更要以当前的家庭生活为主。不能老是因为娘家生活窘迫,就一直自作主张的伸手相助,这样只会让婆家人感到自己不受尊重,关系也因此变得不愉快,长久家庭矛盾频发,自然也不会变得发财富有了。而对于娘家之人来说,由于经常受到自己的相帮,长久以来也会产生依赖性,因此丧失了努力奋斗的心,那么日后又怎么会变得发财富有呢?这也就是俗语“姑娘顾家,两边不发”的由来。
135、其实就当今社会而言,顾家的女人真的很受男人们的喜欢,任何一个男人都希望,自己婚后能够在外努力的工作,家中能有一个操持家中大小事物的老婆,这样自己在外才能安安心心的工作挣钱养家。
136、▲阳明授学图,阳明先生的心学发扬广大跟他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分不开关系
137、第二:姑娘顾家,两边不发”,
138、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
139、其实在当今社会来看,这句俗语“姑娘顾家,两边不发”,同样具有一定的道理,甚至因为太顾娘家的生活,导致离婚也不在少数。就比如“扶弟狂魔”的行为,本来相帮自己娘家弟弟的行为本没有错,错就错在,当夫妻双方共有的财产,只被妻子一人偷偷拿给弟弟结婚使用,丈夫却毫不知情之时,这就是矛盾大爆发之时,丈夫肯定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尊重,因此对妻子也会失去原有的信任,甚至离婚。
140、光不仅在烛上。
141、勾头女子挺胸汉,一生富贵半生闲
142、求通民情,愿闻已过。——王阳明
143、不说谎就是诚。王阳明说:“惟天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按今天的解释,这里的“诚”是真心实意地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也就是不撒谎,不欺瞒。
144、王阳明名言十:“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45、他们是同步进行,这才是所谓的知行合一,大部分人误解此种深意!
146、人为己,是修炼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循天理、活得充实幸福的人。责任做不到这点,只有责己才能做到。也即是说,责己是真切地为自己好,而责任对自己毫无益处,反而在责备别人的过程中,得罪他人。自治就是自己治理自己。一言以蔽之,就是自我管理的能力,自我管理听上去很大,其实无非就是责己。
147、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148、王阳明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
149、求通民情,愿闻已过。
150、知道读什么书,只是选对了路,如何把路走好,还需要功夫。也就是说,该如何读书。
王阳明20句经典名言
151、礼义,非礼仪,礼义即为理法道义。王阳明要家人遵循理法道义。王阳明强调“心即礼”。你真有尊敬长者的心,就必能产生尊敬长者的礼,你真有关爱一个人的心,就必能产生关爱一个人的礼。这些礼数,不需要去外面学习,有心就有礼。王阳明教家人遵循的礼法,必须是和我们内心相应的,首先是我们内心认可外在的礼法,然后才是去遵循它。
152、王阳明名言八:“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53、来自于王阳明的王门四句教,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它是“未发之中”,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恶。
154、知行合一之学,吾侪但口说耳,何尝知行合一邪?
155、为什么说两家都不能兴旺呢?这两家是哪两家呢?不难看出,这两家分别指的是婆家和娘家,古人认为“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嫁到别人家里就要侍奉公婆、相夫教子。常言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什么样的人,无论生活再艰苦都要跟随。而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为已故伯祖母李氏所作的《伯祖妣赵郡李夫人墓志铭》中也有叙述:“从人之道,内夫家,外父母家。”意为女性婚后以夫家为“内”家,以母家为“外”家,意思是说未出嫁前以父亲为天,出嫁之后就以丈夫为天。
156、王阳明名言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57、王阳明的名言是"知行合一"。
158、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1.俗子,皆可为圣贤。
159、“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
160、“知善知恶是良知。”
161、你未看此花时,
162、家训十:毋责人,但自治
163、人人必须要有“利”才能生存,但须有个正确的态度。在心安之下获取的利才是正确的利;心不安所获的利,就是贪利。
164、第七:不为往事烦恼,学会了放下,活得很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