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王阳明四句名言经典名句【119句】
- 2024-01-24 13:18:33
王阳明四句名言经典名句
1、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傲视,则会受损。
2、志向不树立,天下就没有可成功的事,即使是各种工匠技艺,也没有不是靠志气才成功的。
3、【解释】所谓动静,是指所遇之时,心之本体本来无分于动静。
4、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5、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6、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7、家训六:毋说谎
8、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9、家训十二:凡做人,在心地
10、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
11、悔悟是去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里,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12、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13、二、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14、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
15、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
16、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
17、【解释】过错即使是大贤也难免,然而并不影响其成为大贤人,因为他能改正错误。所以不要看重没有过错而是看重能改正过错。
18、节饮食分为三个层次:
19、心之良知是谓圣人,圣人之学,惟是致良知。
20、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21、家训五:节饮食,戒游戏
22、“格物致知”——通过实际体验来获得真知。
23、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
24、怎样才算是孝顺父母?王阳明和弟子们谈论过很多次。在《传习录》第一篇的《徐爱录》中,就多次谈到对待父母的礼节是在心内还是在心外的问题。王阳明的主张是“心即理”,又孝顺父母的心就必能产生孝顺父母的道理和理解,这心东西根本不必去外部寻求,只在自己心上。
25、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烦燥不安,那么就静坐。如果不想看书,必须去看书,这也是对症下药,也是一种方法。
26、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今天分享的是王阳明十句名言。
27、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28、【解释】是非之心,不用思考便知道,不用学习便具备,这是真正的良知。
29、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
30、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王阳明四句名言经典名句
31、心之良知之谓圣。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32、天地万物如同花草,哪里有什么善恶之分?你喜欢观花,就认为花是善,草是恶;你需要草的时候,又认为草是善的。
33、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
34、人不能控制过度的情绪,就最终会成为情绪的奴隶,为其所驱使。当泛滥的情绪主宰你之后,你根本关注不了当下,分不清对错的念头,一事难成。此外,就是不近人情,凡事不近人情的人,纵然做出再大的功业,也是阳明心学认为的最大的恶人。人类历史上,很多人看上去都大公无私,坐下了大义灭亲的事。仔细想想,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身体和亲人,都毫不客气地损坏,他对待别人,能仁慈到哪里去?这也是另外一种任情,比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更为可怕。
35、人类的读书法则异曲同工,须经历三个阶段:苦读背诵、用心揣摩、自得于心。
3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自己和了解对手是成功的关键。
37、“致良知”——追求良知的指引和引导。
38、“吾道一以贯之”——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
39、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40、家训一:勤读书
41、省察与存养本是一物,只是在有事或无事时说法有别。
42、首先,饿了就吃,但不能吃太多,只要保证我们身体的能量即可。不但不能吃太多,而且要量力,这个“力”是经济基础。饿了吃饭是天理,但如果超出你经济基础的大鱼大肉,这就是人欲。其次,饮食不可断,不能如道家那样经常搞“辟谷术”。这是用外力阻止人的身体需求,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最后,你要把食物彻底消化吸收,否则不如不吃。
43、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44、不说谎就是诚。王阳明说:“惟天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按今天的解释,这里的“诚”是真心实意地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也就是不撒谎,不欺瞒。
45、“谦”就是谦下。《易经》谦卦的卦形是高山在地下,象征着内心高耸如山,外表却谦和如平地,锋芒不露,谦虚谨慎。王阳明对《易经》了如指掌,当然知道谦的力量,所以他告诉家人和弟子们,要谦恭。特别是那些享有大权、大富、大名的人而言,处事要谦下,待人要谦恭。正所谓器皿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空。
46、八、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
47、五、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48、心外无物,如吾心发一念孝亲,即孝亲便是物。
49、动静者所遇之时,心之本体固无分于动静也。
5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和完美,不断自我提升。
51、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52、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王守仁
53、知道读什么书,只是选对了路,如何把路走好,还需要功夫。也就是说,该如何读书。
54、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55、“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王阳明《传习录》
56、七、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57、勤读书是想成为彬彬君子的第一步,而读书不仅仅是要多读,还有就是要读好书。王阳明更倾向于让后世去读经典名著。所谓好书,就是原汁原味的经典。王阳明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书越来越多,但经典少之又少,只有原始的那几本。后人纷繁的著述,内容过于庞杂,思想毫无突破性,只是在圣贤的那几本经典中打转转。王阳明对勤读书开出的书单:它必须是原汁原味的经典,也就是当时流行于世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些书的内容都是激发人内心中固有的善意和智慧的,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说,充盈着慢慢的正能量。
58、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59、四、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60、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王阳明四句名言经典名句
61、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62、三、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
63、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64、六、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
65、生气这东西,人人都会有,但你不能过。生气的时候,其实就是把外来的东西强行纳入到了自己的心上。和他一较劲,就是和主气对峙,完全不符合天理了。
66、礼义,非礼仪,礼义即为理法道义。王阳明要家人遵循理法道义。王阳明强调“心即礼”。你真有尊敬长者的心,就必能产生尊敬长者的礼,你真有关爱一个人的心,就必能产生关爱一个人的礼。这些礼数,不需要去外面学习,有心就有礼。王阳明教家人遵循的礼法,必须是和我们内心相应的,首先是我们内心认可外在的礼法,然后才是去遵循它。
67、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68、家训四:循礼义
69、“心外无物”——外在物质无法影响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70、家训十:毋责人,但自治
71、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72、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73、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74、权利和义务的对等,自由和不伤害他人之自由的折中。通过这样一个漫长却必经的过程,善恶标准、政治文明才可能得以重建,公民社会方非镜花水月。
75、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土,心地坏,是凶类,这是王阳明家训的尾声。做一个好人,从眼前看,得不到什么好处,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占了大便宜;做一个不好的人,眼前可以得到一些好处,但从长远看,必然要吃大亏。
76、博学只是事事存此天理,笃行只是学之不已之意。
77、家训十一:能下人,能容人
78、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都是教人朝既定的方向前进,不要被方向以外的人和物干扰。走正确的路,一定要把路走正确,这才是知行合一。如果不能容人,不能谦逊居于人下,这条路走起来会很艰难。
79、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80、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81、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82、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83、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守仁《传习录》
8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
85、家训七:毋贪利
86、回答如下:1.“知行合一”——知道和做到是不可分割的。
87、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更又一层。
88、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89、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90、立学、立言之著,立德、立身之典。
王阳明四句名言经典名句
91、家训九:毋斗气
92、家训三:学谦恭
93、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94、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95、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
96、“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
97、“省察克治”必须时时去做,事事上也皆可做,能做到主动、自觉地省察、克制自己对外界事物的不正当欲望,就是自我修养。省察与存养本是一物,只是在有事或无事时说法有别。
98、家训二:要孝悌
99、人为己,是修炼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循天理、活得充实幸福的人。责任做不到这点,只有责己才能做到。也即是说,责己是真切地为自己好,而责任对自己毫无益处,反而在责备别人的过程中,得罪他人。自治就是自己治理自己。一言以蔽之,就是自我管理的能力,自我管理听上去很大,其实无非就是责己。
100、一、勿忘勿助,必有事焉。
101、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102、心的本体晶莹纯洁、无善无恶;但意念一经产生,善恶也随之而来;能区分何为善、何为恶这种能力,就是孟子所说的"良知";而儒学理论的重点之一---格物,在这里就是"为善去恶"。真是画龙点睛,简易直接,不偏有,不着空,直趋中道。
103、王阳明家训的十二条,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牢记和思考,能做到这第二条,我们便不枉为人。心即理,致良知,勤读书,学谦恭,王阳明家训无非就是在教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对的人。
104、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105、人世间所有的战斗,剥除了各种外衣之后,都是心战。
106、“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107、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08、在王阳明看来,人的本心就是真,这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
109、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10、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王阳明
111、家训八:毋任情
112、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113、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14、恶念者,习气也;善念者,本性也。
115、人人必须要有“利”才能生存,但须有个正确的态度。在心安之下获取的利才是正确的利;心不安所获的利,就是贪利。
116、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117、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18、为学应当反身自省。若只是责备他人,就会只看到别人的不对,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若能反身自省,才能见到自己有许多没有做到的地方,哪里还有工夫责备别人?
119、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