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苏格拉底-摘抄47句
- 2024-01-04 12:46:26
孔子与苏格拉底
1、共同点:
2、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美德即知识”的命题。美德是指理性知识,苏格拉底那里知性与德性是统一的,但更重视知性;孔子更重视政治道德,知识是次要的,“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3、德性为首与知性为先
4、教学手段
5、教育内容
6、该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7、同一时期分别奠定东西方文明基石的两位圣哲,有着很多相似的教育理念,但在“启发式”教学法上,苏格拉底更胜一筹。
8、-都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9、偏感悟与重逻辑
10、苏格拉底注重逻辑与思辨,要求概念反映本质特征并具有普遍意义,结论依赖于推理与论证过程;而孔子注重于感悟与经验,结论不需要详细的论证过程。
11、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古希腊知识分子具有独立性,中国古代文人具有依附性。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思想,专制制度下的国家权威重于一切,民主制度中则人权最神圣。这样的不同社会制度与教育,也决定了中国与西方知识分子人格特征的不同。
12、如伏尔泰说:“孔子既没有给予他们新的世界观.....他只是传授古代法则的智者”;而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没有智慧,“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他只是“爱智慧者”,苏格拉底的聪明就在于认识到自己所不知。这种思想一直激励与推动着西方理性主义进步。
13、苏格拉底和孔子不可以相提并论。能和苏哥拉底对等的中国古代哲学家,是中国的老子、庄子。老子《道德经》的成就,其理论的博大与系统,超过了苏格拉底。
14、开创启发式教学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明孔子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而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更是现代西方启发式教学的起源。
15、苏格拉底处身于民主发源地,则反对极端民主制度,倡导理性的民主制度,苏格拉底是具有批评精神的学者,要求自己坚持正义而不能参政。
16、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被称为世界教育四大鼻祖。
17、它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在今天美国的一些顶尖寄宿中学采取的“圆桌教学法”就来自于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法。
18、孔子作为中国的教育祖师,他是完美道德化身的圣人,上天将宗法制道德赋予了他(“天生德于予”),他的使命是“诲人不倦”,学生只能接受他的权威思想。
19、但从其他领域来说,譬如自然科学等,孔子就不及苏格拉底了。
20、这样的差异性直接影响到东西方各自科学发展,古希腊一系列科学体系能够得以建立,中国正是缺乏逻辑与抽象性思维,科学就具有先天不足,中国读书人更多地涌入感悟作赋的大军,或踏入学而优则仕之路。
21、扩展资料
22、维护与批判现存制度
23、古希腊哲学强调对终极问题的追问,构成了一套严密的逻辑体系,最终形成了西方文明中“哲科”文化。哲科文化具备较强的外延性和拓展性,引发了近代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24、而东方先秦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学说,更多是一种思想,而不能称之为“哲学”(此处指狭义的哲学)。
25、尚贤与爱智
26、苏格拉底是哲学家,他的弟子也是。他后面的人,继承和发展他理论的是柏拉图,休漠,康德,黑格尔这些世界著名哲学家。马克思的哲学理论也算这个知识的范畴和序列。
27、东方的思想家们崇尚“述而不作”、“微言大义”、“社稷关怀”,缺乏对终极问题的思考与逻辑推演,形成了东方文明中的“技艺”文化,导致了在近代在科学及工业革命上的滞后。
28、孔子在世界上无人问津,在中国五四运动后,直到文革期间,名声都不好。但是,现在却一直阴魂不散,也很是蹊跷。
29、孔子是厚黑学家。他的弟子都是压迫人民的政治集团的文化打手。他后面的人,继承和发展他理论的人是孟子,张帮昌,秦桧,陈世美,魏忠贤,朱熹,王阳明,和坤,东林党,曾国藩等等这些人。在许多艺术作品中,都有孔子思想的传人。《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唐伯虎,《白蛇传》里的法海,《杨乃武与小白菜》中的师爷方堂镜,《白毛女》中的黄世仁,《水浒传》里的大官人西门庆,鲁迅《祝福》里的鲁四爷。中国武侠小说里的白面书生也没几个是好人,比如慕容复、杨康等等。
30、-都注重研究人这个命题。孔子主张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
孔子与苏格拉底
31、教育对象
32、-都重视知识与道德。
33、苏格拉底问答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开创的伦理哲学思想,与古希腊追问世界本源的自然哲学相结合,经其弟子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的传承、拓展之后,形成了一整套的古希腊哲学体系。
34、苏格拉底侧重于思,孔子侧重于行。这样差异的更深的根源,是由于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价值取向与认知特征不同,东方人不善于主客体分化机制,虽然能质朴地接近与再现自然,但也阻碍了抽象化的理性与逻辑的发展。
35、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相似性:
36、坚持“有教无类”思想。作为中国教师始祖的孔子,首开私学,广收弟子,打破了春秋之前的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苏格拉底学生也是来源于各个阶层与领域。
37、重视人的道德品质修养。他们都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重要内容。
38、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差异性:
39、背景: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奴隶社会走向没落,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孔子提出了他的治国思想。
40、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与苏格拉底所处古希腊,都处于社会的转变动荡时期。二人的政治态度则截然不同,孔子处于专制社会,尊崇西周的宗法等级制度,强调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秩序。
41、在个体道德修养方面,都是注重身体力行、节制自律。但孔子的德以礼为基础,而苏格拉底的德是以法律与理性的至上精神为基础。
42、苏格拉底最著名的就是问答式教学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43、从教育和哲学的角度来说,苏格拉底与孔子并列。
44、但孔子具有君重民轻的思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而苏格拉底则不然,他认为人人都需要获得知识,那是神所赋予的。
45、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奉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内圣之道,“学而优则仕”反映了孔子教育服务于政治的思想。两种文化价值取向不同,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同。
46、追求知识的传统与独立的批判精神的结合,应该是知识分子的特质,西方的知识分子的这种特质有利于科学的进步。中国读书人缺乏西方知识分子那样追求知识的传统,更多地流入或依附于政治领域。
47、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民主政治时期但对雅典的直接民主不满,主张让有知识有道德的人来管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