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名句及译文【好句摘抄31句】
- 2023-11-08 08:42:22
天工开物名句及译文
1、经过三年的辛勤劳动,书终于写成了。《天工开物》共有18卷,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农业和矿冶、铸造、纺织、食品加工、造纸、印刷及其他工业生产等方面的生产工艺。特别珍贵之处还在于,全书还附有123幅精美生动的插图,图中所画各种生产工具比例恰当,富有立体感,解说文字简洁,数据详细具体,真正是图文并茂。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打开《天工开物》,就像看电影纪录片一样,我国300多年前那些丰富的物产情况一一展现在眼前。
2、年,《天工开物》被翻译成法文,传到西方,以后又被译成文,更加广为流传。
3、《天工开物》书名取自《尚书·皋陶谟》“天工人其代之”及《易·系辞》“开物成务”。
4、因为很多人都知道,宋应星的兄长是在清军入关时,坚持抗清,殉国而死。宋应星自己也是秉承绝不与清廷合作的态度,长年隐居乡间,并留下遗训,子孙不得仕宦清廷。
5、《天工开物》的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以青年、中年、老年的三个不同年龄状态出现,其中老年版的宋应星,被处理成剃发留辫的清代发型,与此前青年、中年的明代发型装饰完全不同,
6、天工”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籍《尚书》;“开物”一词源出另一先秦古籍《易经·系辞上》。天工指的自然力,开物则指的人工。在宋应星看来,包括天地万物在内的整个自然界,是靠自身的运动变化(所谓“天工”)形成的。但是“人工”往往“巧夺天工”,有许多先进的发明创造。
7、《天工开物》一书的名字来源于其中的一句话:“天工之所以为天工,全在人工之所未到。”这句话意味着人类的技艺和智慧可以与自然的鬼斧神工相媲美,而“开物”则是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技术,实现人类的发展和进步。
8、译文:天的职责由人代替。
9、因此,《天工开物》这个书名的含义是:通过研究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和现象,探索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和技术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实现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这个书名也反映了明朝时期中国人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他们对于技术和科学的追求和探索。
10、《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
11、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取桐油、清油(菜籽油)、猪油烟为者,居十之一。取松烟为者,居十之九。
12、原文:天工人其代之。
13、有趣的是,西方现代启蒙科学思潮的代表人物笛卡尔于1637年出版了著名的《方法论》,而同年,东方中国的宋应星也出版了《天工开物》。两部著作都是用科学的语言和术语写成的,也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天工开物》这部科技巨制完成后,在朋友们的资助下得以刊印。这本书的第一版为崇祯十年原刻本,曾经一度失传,无法找到原刻本。直到1952年,才在当时的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找到一部完整无缺的原刻本。这种原刻本现在已经非常稀少,成了世界上极为珍贵的古书版本。
14、译文:通晓尤物之理,得以办好各种事情。
15、原文:开物成务
16、凡造贵重墨者,国朝(本朝)推重徽郡人。或以载油之艰,遣人僦(jiù)居(客居)荆、襄、辰、沅,就其贱值桐油点烟而归。
17、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18、《天工开物》中分散体现了中国古代物理知识,如在提水工具(筒车、水滩、风车)、船舵、灌钢、泥型铸釜、失蜡铸造、排除煤矿瓦斯方法、盐井中的吸卤器(唧筒)、熔融、提取法等中都有许多力学、热学等物理知识。
19、《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20、《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生产工艺百科全书。它详细记述了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其中有不少是当时世界领先的工艺措施和科学创见。比如农业,这部书记载得特别详尽。从选种、育种、耕作、水利、土壤、肥料,以及农业分类和品种,都有细致描述。它甚至记载了劳动人民在解决青黄不接时候的“救公饥”“喉下急”等民间称呼和方法。《天工开物》还记载了我国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发明创造。比如把生铁水直接灌注熟铁的“灌钢”冶炼法,就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又比如织机中的“花机”,就是世界上最精巧的提花织机。
21、扩展资料:
22、《天工开物》是我国明代物理学家宋应星的一部物理学著作,该书精通天文、地理、气象、水利、测量等多个领域,对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部著作并没有失传。
23、没有失传。
24、《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农民培育水稻、大麦新品种的事例,研究了土壤、气候、栽培方法对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又注意到不同品种蚕蛾杂交引起变异的情况,说明通过人为的努力,可以改变动植物的品种特性,得出了“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的科学见解。
25、宋应星生于明代万历中期,参加了几次科举应试未果之后,他便全身心投入科学技术研究,开始撰写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集大成的代表作《天工开物》。此时他47岁,正在分宜县当一名管理教育的小吏,既买不起需要的参考书籍,也没有可供朋友交流住宿的场所,可谓困难重重。
26、十七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有一本名为《天工开物》的书传到了西方。欧洲人惊奇不已,称它是“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明代著名的科学家,江西奉新人宋应星,一个被进化论大师达尔文称为“东方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的人。
27、其墨他日登于纸上,日影横射有红光者,则以紫草汁浸染灯芯而燃炷(烧)者也。(选自《天工开物·丹青》)
28、《系辞》是这7种论述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系辞》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论述,应当经过了孔子以后儒家的整理,可以说《系辞》是先秦儒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大成。
29、宋应星写作《天工开物》时,注重科学研究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细致的实际观察,对表述的问题用准确的数据来进行说明,已与当时西方的研究方法比较接近。比如他记述“江南麦花夜发,江北麦花昼发”;记述“狼烟”,白日燃烧冒黑烟,黑夜燃烧冒红烟,并且能“迎风直上”等诸多事物特点。他从不信传说,坚持调查实证。
30、《系辞》是易学类著作,一般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是今本《易传》的第4种,它总论《易经》大义,相传孔子作了7篇阐发和总结《周易》的论述,即通常所说的《易传》。
天工开物名句及译文
31、事实上,许多文化机构都有关于《天工开物》的研究和收藏,现在也可以在网络上轻松地获取相关内容,即使我们无法阅读中文版,也可以通过翻译来掌握有关信息,因此《天工开物》并没有失传,它对我们的科学发展历史和文化传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