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人物事迹-51句优选
- 2023-11-01 08:39:59
红旗渠人物事迹
1、主要功臣是阎运德
2、引漳入林工程动工后,任羊成转移到红旗渠工地劈山修渠,放炮后,经常有松散石头掉下来,给在崖下修渠民工带来很大危险。为了保证施工安全,领导上决定成立除险队,任羊成第一个报名,被大家推选为除险队长,他终日带领队员们腰系大绳,飞崖下崭,凌空除险,扫除障碍,被群众称为“飞虎神鹰”。
3、林县县委书记杨贵
4、红旗渠的成功修建,不仅为林县人民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而且为全国其他地区树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榜样。
5、红旗渠精神代表了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学习和发扬的。
6、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7、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党的领导无所不在》,对林县(今河南林州)人民修建红旗渠工程进行了专题报道。红旗渠于1960年2月开工,修建之初正逢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但是,林县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奋战十年终于修成“人工天河”。
8、为了早日摆脱缺水的困扰,杨贵迅速发动全县人民,红旗渠从1959年10月破土动工,至1969年全线工程告竣。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杨贵带领10万大军,修建成了一条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
9、记,1954年4月,26岁那年被任命为林县县委书记。当时就下了决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非得把林县贫穷落后的面貌给它改变了不可,他当年在林县整整工作了21年。林县位于河南正北靠近山西、河北两省交界的地方,是个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十年九旱的贫瘠山区。面积2046平方公里,其中一半是荒山。他率领林县人民,历经数载,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参加修渠的干部民工每天每人只有0.5公斤原粮,1.5公斤蔬菜,在艰难的施工条件下,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没有款项、物料自己筹,不会技术干中学,知难而进,坚持苦干10个春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硬是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凿通了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共挖砌土石垒筑成宽2米、高3米的墙,可以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和哈尔滨连起来。红旗渠的建成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水利建设上的一面旗帜。
10、红旗渠是由当时的林县县委书记阎运德带领全县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做出巨大牺牲,用人工开凿、修通而成的“人工天河”
11、像吴祖太这样的人,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还有很多。他们的奉献和牺牲,以及坚持和努力,是红旗渠能够修建成功的关键。
12、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13、年响应县委“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和全村90余名社员奔赴南谷洞水库,在工地上哪里艰险他就往那里闯,哪个活苦就拣那个活干,人称“小老虎”,在工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4、红旗渠工程是林县人民在灾难深重的年代,以自己的双手和血肉之躯,通过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挖掘出的人工天河。
15、年苦战,英雄的林县儿女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0座,完成工程土石方1640万立方米。经过10年的艰苦奋战,林县人民千年想、万年盼的漳河水终被引入林县,红旗渠干、支、斗渠星罗棋布,蛛网全县,渠、库、塘相连,引、蓄、排、挖结合,使全县灌溉面积由解放前的几百亩扩大到64万亩,解决了50余万人和3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林县的山区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16、以上12则红旗渠的红色经典故事,体现了林县人民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全中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17、红旗渠的红色经典故事不仅仅是对林县人民的赞扬和纪念,更是对全中国人民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体现。
18、众多的红旗渠建设英雄中,挑迭出几名代表人物,对其事迹简要记述,吴祖太,河南省原阳县白庙村人,新乡专署水利局工作,他参与了红旗渠设计,他不畏艰辛,爬山越岭,实地勘测,李茂德,林县姚村镇人,参加了红旗渠建没,在一次隧道检查施工中,不幸遇难。
19、红旗渠的成功修建,不仅使林县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而且为全国人民树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榜样。
20、任羊成。
21、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林县人民还展现出了无私奉献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这种精神也在后来的修建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22、红旗渠工程不仅解决了林县人民吃水难的问题,而且使林县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了繁荣昌盛的新农村。
23、红旗渠的红色经典故事主要有以下12则:
24、红旗渠是中国的一项伟大工程,它的建设过程中涌现出许多红色经典故事。其中包括:工人们用手挖渠道,坚持不懈;女工们用头发捆扎石块,保护渠道;工人们在艰苦环境下创造了许多科技创新;工人们用自己的衣物堵住渠道漏水口;工人们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洪水;工人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修复渠道;工人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渠道施工难题;工人们用自己的努力保护了渠道;工人们用自己的爱心帮助了其他人;工人们用自己的坚持打破了世界纪录;工人们用自己的奉献精神铸就了红旗渠的辉煌。这些故事展示了红旗渠工人们的勇气、智慧和奉献精神,成为了红色经典。
25、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林县人民展现出了伟大的劳动力和坚定的信念。他们凭着一双双手和血肉之躯,在太行山深处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
26、十年修建、投资近6865万元的工程,未发生一起贪污或挪用修渠物资事件,没有一个干部失职渎职,这得益于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一系列的纪律规矩制度规范权力运行,筑牢了长渠之基、引来了源头活水。
27、这一战,就是10年。1969年7月,全长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工程全面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的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工农业生产得到极大发展。
28、他是红旗渠的决策者和指挥者,为了红旗渠。
29、吴祖太是红旗渠的设计者之一,他在工程中与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一起,不畏艰险,爬山越岭,实地勘测,翻阅大量资料,精心设计,最终绘制出了红旗渠的施工蓝图。
30、上世纪60年代,林县(今河南省安阳市林州)人民靠一锤、一钎、一双手,苦干10个年头,硬是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斩断1250个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红旗渠人物事迹
31、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修红旗渠所挖砌的1696.19万立方米土石垒成宽2米、高3米的墙,可以将哈尔滨和广州连接起来。红旗渠的建成,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州的生产生活条件。
32、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33、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总长300多公里;支渠51条,总长500多公里;斗渠290条,总长近700公里;农渠4000多条,总长2488公里。修建红旗渠,参与群众7万人,10年中,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
34、红旗渠的故事、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 片长:16集 时间:1998年 类型:故事演员名单 王虎城饰闫运德 吴京安饰孙二旺 刘冠军饰刘广泰 傅冲饰盼水剧情介绍 《红旗渠的故事》讲述了林县县委书记阎运德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做出巨大牺牲,开凿、修通红旗渠的故事,塑造了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形象,颂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讴歌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民族品格。该剧细节丰富生动,环境氛围逼真,风格质朴凝重,人物语言鲜活。 六十年代的林县吃水难,难于上青天,那时的林县人风行一句话:一辈子咱只洗三次脸,生下来洗次脸,娶亲时洗次脸,死时最后洗次脸。世代的穷苦,工程的艰巨,使林县人根本没有奢望每天都吃上水、用上水…… 一个水利学院的技术员刘广泰被林县的闫书记请进了山,来给林县人修渠引水。于是这群一无所有的农民,用不屈的坚韧劈开了1200多个山头,挖通了600多个隧洞,开出了74公里的蜿蜒渠道,修筑了这条荫及后代的红旗渠……
35、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36、红旗渠工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任羊成,任村公社古城人,1960年33岁上渠,10年修渠人,任排险队长,获特等劳模表彰。
37、岁任河南林县(今林州市)县委书记,后来担任过公安部副部长、国务院扶贫办顾问。上世纪60年代,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他带领林县人历时10年在太行山腰修建了引漳入林工程——红旗渠,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彻底解决了林县人祖祖辈辈的“吃水难”问题。
38、年3月28日下午,吴祖太听说王家庄隧洞洞顶裂缝掉土严重,出于对人民群众安危的高度负责,他与姚村公社卫生院院长李茂德深入洞内察看险情,不幸洞顶坍塌,夺去他年轻的生命,终年27岁。
39、红旗渠幕后的功臣杨贵。1954年5月,河南省委任命年仅26岁的杨贵为中共林县县委书记。
40、今天红旗渠其中的一段“青年洞”已经建成了一个让人参观的公园。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汇入林州,来亲眼目睹一下这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工程,来具体感受一下林县人民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发挥穷棒子精神把人造天河镶嵌在太行山麓的。
41、林州人民亲切地称红旗渠为“生命渠”、“幸福渠”。20世纪70年代,周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更是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42、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动工,至1969年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
43、红旗渠是由当时的林县县委书记阎运德带头修建的。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
44、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墙高4.3米,宽8米,长70.6公里,设计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到分水岭分为3条干渠,南北纵横,贯穿于林州腹地。一干渠长39.7公里,二干渠长47.6公里,三干渠长10.9公里。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长304.1公里;支渠51条,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长697.3公里,合计总长1525.6公里,加农渠总长度达4013.6公里。
45、年10月,红旗渠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46、年2月,太行山上的开山炮声,拉开了“十万大军战太行”的序幕。全国各地都在勒紧裤腰带度灾荒,林县人民凭着一锤一钉一双手,迎难而上向大自然开战。
47、任羊成,他本着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成为红旗渠众多建设者中的模范人物和时代英雄。开山、放炮、炸石、排险是修建水渠的基础工作,在青年除险队,任羊成任除险队长。在爆破、除险的过程中,任羊成身先士卒,挑战极其危险的工作,他五次受伤,每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除险工作中任羊成每天腰系大绳,身悬空中,飞崖除险,为崖下修渠民工安全开路,而自己几次从半崖上摔下来,掉到圪针里,浑身扎满了枣刺,石头落下砸掉了三颗牙,他也不肯下火线。
48、走马上任之后,杨贵在短短的3个多月时间里跑遍了林县一半以上的村庄,初步摸清了全县的基本情况,找出了林县贫困的症结:一是严重缺水,二是交通不便,三是地方病肆虐,而缺水是林县贫困诸矛盾中的主要矛盾。
49、河南省林县(现为林州市)自古以来饱受缺水之苦。由于干旱缺水,当地老百姓常常为了水而发生争执打斗,甚至闹出人命来。
50、在修红旗渠过程中,有许多动人故事。“你爹没有修成渠就走了,你得把水带回来”,张买江的父亲张运仁也是修渠大军中的一员,任南山村施工排排长。在工地上,无论是抡锤打钎、下崭除险,还是生炉捻钻、抡斧修车,样样活儿都干得很出色。然而,在1960年5月13日傍晚收工放炮时,因通知工友躲炮而被飞石击中头部,不幸牺牲,终年38岁。
51、讲好红旗渠故事。做好红旗渠传人。上个世纪60年代。勇敢的林县人民。为了改变干旱缺水的困境。在党的领导下。远赴山西。境内引漳河水入林县,用最简单最原始的工具绝壁穿石,挖渠千里历时十年,在林州的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建一条。长1500公里人工天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