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歌赏析答题技巧
- 2023-10-17 10:54:40
中考诗歌赏析答题技巧
1、意境意象类错误:对诗歌的意象的含义判断错误;或对意境的概括错误。
2、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
3、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4、还要注意把握古代诗词的意境、用词和句子结构,进行适当的诗词解析与赏析。
5、注意诗文的体裁和作者,了解其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以此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6、中考中常考的古诗词赏析包括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静夜思》等。学生需要理解诗中的意境与情感,并能解读其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
7、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8、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
9、瞻前顾后,前后融通。
10、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11、引用诗句:在回答题目时可以适当引用诗歌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句或表现手法,突出回答的重点,同时也可以展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认识。
12、具体而全面:回答题目时要具体而全面,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要按照问题要求,深入分析诗歌的各个方面,展开比较充分的阐述。
13、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14、⑴咏史怀古诗⑵托物言志诗⑶边塞征战诗⑷羁旅思乡诗⑸送别留念诗⑹田园山水诗⑺即事感怀诗⑻闺怨闺愁诗
15、三、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16、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17、排除法,提取信息法,看作者,注释
18、扣分虽然会让考生失分,但也是对他们实力的一种正确认定,同时也能提醒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注重细节,增强语文阅读和表达的能力。
19、还要注意题目中的修辞手法和句式,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出题的关键点。
20、重视修辞手法:在分析诗文时,要重视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理解其运用的目的和效果,这有助于理解诗文的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1、技巧手法类错误:对诗歌运用的写作技巧的类型或作用判断错误。
22、考生可以通过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背诵,提高答题能力,但选择题在时间和分值上占据了很大的比重,需要注意答题技巧。
23、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24、总之,中考古诗文赏析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包括全文阅读、理解难句、注意诗歌韵律、重视修辞手法和注意文化背景等方面,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练习和积累。
25、古诗鉴赏最大的难点,在于我们对于诗意把握的不准确,或是难以进入。读懂一首诗,答题就会变得相对容易。就是要注意:瞻前顾后,前后融通。
26、(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27、分析诗歌主题:诗歌的主题决定了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立意。要深入分析诗歌的主题,探索诗人的创作意图,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8、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
29、思想情感类错误:拔高情感(对诗歌中描写的情感故意妄加引申,添上某种光圈);或转移情感。
30、通读全文:首先要通读整首诗歌,对诗歌的主题、情感、结构和语言特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掌握整首诗歌的基本信息。
中考诗歌赏析答题技巧
31、注意诗歌韵律:对于诗歌,要注意韵律和节奏,理解作者运用韵律和节奏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这有助于分析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32、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33、使用涂改液把错误的字涂掉,然后在上面写上正确的字。这种方式虽然比第一种方式更规范,但需要注意涂改液的使用,要保证字迹清晰,不会影响阅卷老师的阅卷。
34、(2)手法揭示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5、因此,中考答题卷古诗写错字应当进行扣分处理。
36、注重细节:诗歌中的一些细节和形象语言往往可以帮助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因此要仔细品味诗歌中的每个细节,从中获取更多信息。
37、语言语风类错误:或故意译错实词虚词;或对诗歌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
38、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
39、(3)所起的作用:该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
40、对于诗歌中的韵律、格律以及字音、字形的运用,可以尝试拆分、对比、摸索,从中体会到作者的音韵之美和文学技巧。
41、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42、直接划掉错误的字,然后在旁边用正确的字写上去,这样做不会影响阅卷老师的阅卷,但需要保证写的字清晰易读。
43、在答题过程中,注意归纳总结,把握中心思想和主题,按照要求进行分析解析和评价。
44、以上是一些中考诗歌赏析答题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45、第六种类型: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
46、精读每一句话,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和修辞手法,推敲含义,理清文句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
47、写作手法(技巧)大致包括4类:描写景物的方法;描写人物的方法;抒情方式;结构(构篇)方式
48、二、明确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
49、思想感情术语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50、对诗歌题材(内容)进行分类,了解诗歌主旨:
51、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
52、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53、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
54、诗歌鉴赏选择题常见设误方法:
55、对于出现的生僻字或古词,可以通过上下文的语境和逻辑推断其意义。
56、观点内容类错误:扩大范围(把作家的某一具体作品风格用其整体作品风格来代替)
57、中考诗歌赏析通常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诗歌,回答相关问题。以下是一些中考诗歌赏析答题技巧:
58、注意语言表达:在回答题目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条理清晰,语句通顺,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让阅卷老师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你的回答。
59、此外,考生还可以通过划分关键词、提取信息等方法,快速找出正确答案,提高答题效率。
60、着重理解难句:在全文阅读后,着重理解难句,尤其是涉及到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的句子,这有助于理解整篇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中考诗歌赏析答题技巧
61、应当扣分,因为中考答题卷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考试场合,考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卷并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62、先通读全文:在答题前,先通读全文,了解诗文的大意和主题,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意图,这有助于后面的具体分析和解答。
63、注意文化背景:在分析古诗文时,要注意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这有助于理解诗文的内涵和意义。
64、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
65、请赏析古诗《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6、(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句眼,特别注意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67、中考生千万不要随意涂抹,卷面看起来很脏,很容易丢分。中考并不是书法比赛,只要中考生书写态度要端正,一笔一划,字体可以不漂亮,但必须做到工整、规范。
68、中考古诗文赏析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如下:
69、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70、练习时可以多做一些历年中考真题和模拟题,熟悉出题规律和题型特点。
71、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
72、需要注意的是,在涂改之后,一定要确保每个字都清晰、易读,否则阅卷老师可能会误解你的意思。此外,涂改不要涂太多,以免影响阅卷老师的阅卷速度和评分。最好是在平时练习时就注意写字,避免出现错字。
73、(1)采用的写作手法
74、此外,如果不扣分,也会给考生传递一个错误的信号,让他们认为即便写错字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75、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76、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南浦(送别之地)等
77、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78、《行路难》是中考语文考试中常见的古诗赏析题之一,以下是一道赏析题示例及答案。
79、(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80、如果在中考答题卷上的古诗中写错了字,一般来说,有以下两种处理方式:
81、如果考生在古诗中写错了字,说明他对于语文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不仅影响了答案的正确性,还会直接影响到总分。
82、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等
83、其次,要注意排除干扰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84、在做选择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和选项,理解古诗文的意思和上下文的关系。
85、一、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86、如果是单个字,就用笔在错字中间拦腰画一条横线,表示该字错误,然后挨着写一个正确的即可;写错句子也是一样,在错句上中间部分拦腰画一条横线,然后挨着写正确的句子。这样处理干净,不影响整体卷面整洁。
87、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坚定的信念。尽管前路艰难,但诗人坚信,总有一天,他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起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用“长风破浪”、“济沧海”来比喻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形象生动,给人鼓舞和力量。同时,这两句诗也显示出诗人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