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读书方法【好句摘抄64句】
- 2023-08-21 14:05:09
五种读书方法
1、回读的“回”字,指的是重复、反复,回读法的重点是重读某书,温故而知新。对于读过的书,隔一段时间可以再读,通过重复学习,可以加深记忆,也有利于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2、我们今天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学问,更必须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如果我们对于历史不了解,又如何能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呢?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更必须具备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那是不言而喻的。
3、四维持流畅的跳读法
4、三拓展广度的泛读法
5、第三是真知灼见。“灼”的意思是明确,像火光照耀那样的清楚。做学问要能够得到一个明白确切的见解,才算是真正的学问。
6、要积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创新的一个关键。所谓新,就是对于微观世界作更进一步的微观,微而更微;对宏观世界作更进一步的宏观,宏而又宏。我们现在研究哲学,既要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同时又要不断学习新的科学理论。今后我们应积极参加国际性的学术讨论、了解国际学术发展新动向。运用正确的治学方法,通过自己艰苦的劳动,使我们的学术水平居于世界的前列。
7、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讲“知行合一”,知是认识,行是实践。知行合一即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又是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王阳明的“心外无物”的唯心论是错误的,但“知行合一”还是正确的。应该承认,“知行合一”是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研究学问,应该从实际出发,最后更要以实践加以检验。自然科学以实验室的实验为依据,社会科学的实验则复杂得多。
8、三、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9、读书要读什么书呢?在浩瀚的书海中,我们不可能也不必一一阅读。读书要有选择性,有些书是必读的、有些则可以浏览。我们今天,对于古代的文化遗产,既不能全盘接受,也不应一概持否定态度。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今天的成果应建立在昨天已取得的基础之上,不了解昨天,也就不能建设好今天。所以,我们提倡有所选择地读古书。在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方面,都应该精读一塑名著。
10、第二是真积力久。《荀子·劝学》中说“真积力久则入”,真积:真心诚意,日积月累。力久:力行而能持久。入:入门,有所成就。这就是说,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应有一种坚定持久的精神,应不辞劳苦地、持续不断地积累所得到的知识,不断地有所前进。
11、。二、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12、第三,双横线批注。双横线更多时候是表达一个文章的中心思想时,可以重点勾画。
13、跳读法的好处是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快速、高效达到阅读效果。当然,跳读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要读懂,有的时候,读书遇到疑问或难懂之处,为了保证阅读的流畅,直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读到后面也许就可以前后贯通。
14、对于自己专业需要或学习、考试特别重要的书,应该采用精读法,在全面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地深读,此谓精读法。精读法要求将书中每一细节完全读懂读透,要求的是阅读深度。
15、此外,思考还要培养灵感,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就是灵感忽然到来。但是,灵感不是无缘无故来到的,灵感到来的基础仍是艰苦的努力。这就是郭老所说的“一分神来,九分汗下”。
16、首先是读书与思考的关系。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正是学与思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知识多了,必然会发现其中有许多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意见、观点,到底哪些对、哪些错呢?这就需要思考,要通过自己的思索,辨明是非,加以抉择。学而不思,不会有心得;但是,如果只是思而不学,那也会失之于偏谬。学与思,二者实不可偏废。
17、第三种,对一个部分,一章或一节的内容,读过后的感想和总结,写在这一章或一节的后面;
18、第三是思想与生活的关系,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所谓“学”兼知行两个方面,讲究知行合一,强调知行符合。中国古代的“学”不仅指书本知识,而且指对于道德修养的身体力行。在生活实践中思考问题,提出理论见解,并把自己的理论见解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这也就是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再到实践的辩证过程。
19、精读法要眼手配合,手脑共用,采取书中批注、摘录、做卡片、写心得、读后感等方式,还可以联系查阅相关主题书籍和资料,以求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精读法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和技巧。
20、一、表达技巧主要包括:
21、除读书外,对于哲学问题,我们还要进行独立思考,要学会读“无字天书”——即考察客观实际。读书时,要能心知其意;思考时,要能掌握时代的脉搏,了解当前的实际问题和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在进行思考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2、张岱年:治学的门径
23、二取其要义的精读法
24、忆读书中的读书方法就是要默读朗读,快速阅读。
25、明确了治学的目的之后,我们还要正确理解四个方面的关系,即读书与思考的关系,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思想与生活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6、大家都知道“点石成金”的故事。“点石成金”的故事,就是说明方法的重要。我们不能“点石成金”,但是应能“披沙拣金”。沙,就是浩如烟海的古典文献,我们研究传统文化,就是要从这些“沙”中淘出金来——筛选出其中的精华。而“披沙拣金”需要有一定的方法,这些方法也就是治学的门径。
27、要想研究学问,首先必须明确研究学问的目的。我们研究学问,是为了追求真理——为祖国、为人民而追求真理。在追求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觉悟。在研究的过程中,发扬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自己的共产主义觉悟。
28、张岱年:做学问的三个基本方法
29、第一种,好词好句直接画线,在空白地方写上好句;
30、中国先秦哲学方面的著作,最重要的是:《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周易》、《荀子》。汉代是王充的著作;宋明时期,是周敦颐、张载、程颢和程颐兄弟、朱熹、王守仁以及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的著作和清朝戴震的著作。
五种读书方法
31、研究中国古代哲学不能光读中国的古书,还必须读一些西方哲学的著作,西方古典哲学方面的著作,最重要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里特的著作;近代哲学家笛卡尔、斯宾诺莎、洛克、休谟、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著作。
32、第四种,对一本书的整体感想,写在一本书的后面。
33、《忆读书》中的读书方法是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作者从四个方面论述读书好。一、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性格和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34、①概念明确。一个概念要有确切含义,使用概念要求一定的准确性,以免产生歧义。当然,我们也可以创造新范畴,但运用新范畴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35、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36、我可能找不到十种,只想到四种,如下:
37、通读是指把一本书从头到尾阅读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通读法能对一本书的内容、结构建立全面的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路径、理论架构,提升自己的总结和思考能力。阅读比较经典、需要精读的书可运用通读法。
38、五不厌其烦的回读法
39、述与作的统一即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孔子自谓“述而不作”,墨子则主张述而且作。在这个问题上,墨子是正确的。文化学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对于前人已经发现的真理,必须加以继承。不了解前人已经达到的成就,也是一种盲目性。学亦称为学问,这个“问”字有重要意义,治学只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称为真学问。如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有所创新。创新即是提出新的观点,具有新的发现。宇宙万象复杂繁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无穷的,因而常有新的现象涌现出来。研究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这是学术创新之路。创新是学术发展的关键。
40、为了收集资料或了解一些普遍性地知识,可以采取泛读法,即侧重于阅读量,进行海量的阅读,拓宽阅读广度。有时候,阅读一些休闲类的书籍,也经常采取这种方法。
4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更是必读书。此外,现代哲学家如罗素、穆尔、怀特海、柏格森、尼采等人的著作也值得一读。
42、学术有许多门类。简言之,有哲学,有人文社会科学,有自然科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又分许多学科。学术的总目的是追求真理,追求对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正确认识。各门学科各有一定的方法,彼此不同;但是各门学科也有一些基本方法是彼此相同的。一切学术的基本方法可以说有三个,一为思与学的统一,二为知与行的统一,三为述与作的统一。
43、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到现在还是正确的。学是接受已有的知识,思是独立思考。学而不思,只知接受已有的知识而不进行独立思考,则将迷惘而无所得。思而不学,不接受已有的知识,则将陷于荒谬。研究学问,一方面要继承前人已经达到的成果,另一方面又要从事独立思考,发前人所未发,取得新的成果。学是基础,思是在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独立思考,以达到前人所未达到的更高境界。时至今日,前人做出的成果已有很多很多。然而宇宙万象是无穷无尽的,人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认识亦尚待提高。因此,思与学都是没有止境的。
44、第一,画横线批注。看到精美的句子可以用横线将它画下来,以便之后阅读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关键句。
45、一搭建框架的通读法
46、以上举了许多例子,都是要说明,研究哲学,必须兼学一门具体科学。除自然科学以外,兼学历史亦可。哲学史也是一门具体科学。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就既是哲学家,又是哲学史家。中国古代文史哲不分家,过去有四种学术的说法,即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词章之学和经世之学。这四学都是互相联系的,互相沟通的。过去许多学者天文历算皆通,所以有较高的成就。
47、第五,写文字标注。当看到一些引起自己共鸣的句子的时候,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相应的感受。
48、在阅读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目的,只选读一些关键性的、有相关性的内容进行阅读,不相干的则完全忽略,这就是跳读法,即跳跃式的读书方法。跳读法适用于阅读目的明确的读者,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在阅读一些非经典童书时,也可以采取跳读法,对一些不认识或不懂的字词跳过,以保证阅读的流畅性和兴趣。
49、②注重条理、层次的清晰。无论思考还是写文章,都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思维的逻辑性。
50、第二要了解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研究哲学,必须同时学习一门具体科学,不能光靠哲学。光学哲学是做不好学问的。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结,只有以具体科学作为基础,哲学才不致于成为一门空洞的学问。在西方哲学史上,哲学家精通具体科学的例子很多,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但他对数学很有研究;笛卡尔对于物理学和数学造诣甚深……。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都既是哲学大师,又是经济学家。现代西方哲学,更重视自然科学的知识,许多哲学流派的哲学论点都是直接来自现代科学的知识。例如怀特海、罗素都既是哲学家又是数学家。
51、四、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读书方法大致分为默读,朗读,快速阅读等。在读《三国演义》时就用一知半解的快速朗读法。读《水浒传》则是从一本书到一类书,还有比较的读书法。而读《红楼梦》则采用了反复回读的读书法。
52、要想全面、清晰地了解一本书的思想和内容结构,阅读时要先读书的序言,了解内容概要,再读书的目录,对书的基本结构有初步了解,再进入到正文的阅读。读完之后,可以根据需要,对不太理解的章节内容,再次阅读,以便加深理解,真正懂得。
53、泛读要求的是速度,只需要对书籍、文章进行快速浏览,了解内容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经过泛读,如果对某本书有进一步了解的欲望和需求,可以进行进一步的通读和精读。
54、第二,波浪线批注。波浪线是相比于横线,更能够让自己有深刻感受的一类批注。
55、第四,特殊符号批注。用一些特殊符号星号圆圈小点之内做标记,可以凸显句子对自己的影响。
56、以上三个方法是研究学问的基本方法。遵循这三个方法进行学术研究,就可能取得成果;违反这三个方法,就必定不能取得成果。这三个基本方法是研究任何学问都必须遵循的。
57、西方有些科学家,一方面在实验室中承认唯物主义,不自觉地运用唯物主义的方法研究自然科学,另一方面却信仰上帝。这是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缘故,没有将自己的理论观点应用于生活的缘故。而我们信仰唯物主义,就不能信仰宗教。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是以道德教育代替宗教,把人生理想及对理想的追求都放在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体现理想,有所谓“广大高明不离乎日用”的说法,道德教育起到了代替宗教的社会作用。所以,中国不像西方那样,宗教的势力和影响并不深远。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今天,我们就更应该发扬它。
58、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一共五种,古诗中常用前四种);
59、现代的青年,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又要有崇高的理想。要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自己的信念。《易传》讲“修辞立其诚”,就是要求:信念一方面要符合客观实际,一方面要表现于生活行动之中。将思想与生活这二者统一起来,这就是“诚”的境界。
60、最后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孔子“述而不作”,墨子“述而且作”。正确的态度应是既述且作。一方面温故知新,一方面破旧立新。也就是说,既要了解前人已经发现的真理,又要突破前人的局限。要不断进行新的观察,发现新的问题。追求真理,应该有一种怀疑的精神。有大胆的怀疑,才能够有崭新的创见。传统文化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优秀的积极的东西,是我们前进的基础;另一方面是陈腐的消极的东西,是一种包袱,是前进的障碍,需要加以克服。中国过去讲继承的多,讲创新的少,而文化大革命又颠倒过来,对于过去一概持否定态度。这两种都不是正确的态度。我们应该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加以扬弃,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在深刻分析传统文化的得失利弊的基础上,吸收其中优秀的、于四化建设有利的部分,摒弃其造成中华民族心理缺陷的部分。努力创新,就应该进行新的观察,发现新的问题,攀登前人未曾达到的高峰。
五种读书方法
61、第二种,对有疑问的句子和段落,做上标记,在空白的地方写上疑问,自己的答案或书中的解答;
62、追求真理,要做到三个“真”字,即“真情实感”、“真积力久”和“真知灼见”。
63、首先要有真情实感。要满怀一腔热爱真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真实情感。做学问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而不是为了自己装点门面,更不是为了哗众取宠。
64、“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我们就必能为祖国、为人类做出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