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全文阅读【精选97句】
- 2023-07-02 22:30:54
孟子全文阅读
1、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2、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孟子·公孙丑上》中有“浩然之气”的原文,原文如下:
4、孟子《离娄上》中提到了浩然之气,但是并没有直接的原文。
5、该段话体现了君子的高尚品德和责任担当,是为人处世的重要指南和哲学思想的体现。
6、此外,孟子还说:“唯天下至聖,乃能以旁之,且为之。
7、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草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军却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的地理上的有利条件还不如内部人民团结一致(更重要)。
8、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9、”意思是所有人的天性大致相同,但是成就与否取决于是否有浩然之气。
10、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单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单靠武力的强大。君主施行“仁政”,帮助、支持他的人就会有很多,君主不施行“仁政”,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到了极点。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骨肉兄弟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骨肉兄弟都背叛的寡助之君,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一战就一定能胜利。
11、《孟子·告子下·教亦多术》
12、是:“君子之浩然,朗乎若登于九霄,赫若发于冥冥。
13、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14、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15、是“君子之浩然,如天之无云;不偏不倚,正中纯粹;民人有过,君子负责,天下归心。
16、《孟子·告子下·无过无不及》
17、孟子《论养气》(三)
18、鱼我所欲也
19、原文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0、孟子《论养气》(一)
21、其中,“浩然之气”是指君子内心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范,是君子所具备的一种气质和精神状态。这种气质和状态来源于君子内心的修养和自我要求,是君子所追求的道德境界和人格完美的体现。
22、《学弈》
23、善盈则溢,恶盈则溢,是故溢之所在,而莫之能止者,唯浩然之气耳。
24、另外,孟子在后续的论述中也提到了很多与浩然之气相关的话题,比如“止于至善”、“养心莫善于寡欲”等等,这些话题都是对浩然之气理念的进一步延伸。
25、“人之所以能,大抵有物七种,皆成于心。可传而不可受者,礼义知识信节耻也;可受而不可传者,恭敬中正廉耻也。恭敬中正廉耻,乃君子之所以成其大名也。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强知以行之,宽容以居之,仁义以行之。此四者,君子之所以成其大名也。故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所不包容,无所不包容,皆因其浩然之气也。”
26、孟子曰:“滕文公之‘文章之盛者’,易也。夫易者,所以傅训百官者也。今十月之学,莫能东指其章句者,而况乎辞章之美、词意之丽者乎?是以时则曰:凿龟倒卦,非吾所及也。昔者士之谓士者,握发而求(注:握发,指用指缠起头发,表示斩决之志。求,指追求德行),曰浩然之气。凡浩然之为言也,豪纵贵行,视死如归,千里奔袭如市,森然若冰雪之不销,细柳之不折者也。是故君子出言,如山之巨无隐,如江河之盈满而不辞(注:不偏不倚,无欺无瞒),如日月之几旦而不躁;既明,且慎其行,保此道而弘显之,故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7、《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28、《孟子·告子下·诚信》
29、”这段话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等内容,都是指人们应该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要有一种追求卓越、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状态,这也是浩然之气的根本内涵。
30、”意思是只有至圣之人才能拥有浩然之气,并因此成为引领时代的先驱者。
孟子全文阅读
31、《孟子·梁惠王上》
32、同时,他也提到了要尊重、简单地对待人民,同时要有辩论能力,以展示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引导他人的目的。
33、君子曰:学不可以己。
34、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35、《孟子·告子下·比较》
36、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37、」这段话表达了人作为生物的本性和好恶之心,以及不同心境对行为的影响,最后引申论述了浩然之气的重要作用。
38、浩然之气是孟子所提倡的一种道德理念。
39、劝学原文
40、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41、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
42、《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篇目有:
43、《孟子·告子下·人善论》
44、《养心莫善于寡欲》
45、mèngzǐduìyuē:"dìfāngbǎilǐérkěyǐwáng。wángrúshīrénzhèngyúmín,shěngxíngfá,báoshuìliǎn,shēngēngyìnòu。zhuàngzhěyǐxiárìxiūqíxiàotìzhōngxìn,rùyǐshìqífùxiōng,chūyǐshìqízhǎngshàng,kěshǐzhìtǐngyǐtàqínchǔzhījiānjiǎlìbīngyǐ。bǐduóqímínshí,shǐbùdégēngnòuyǐyǎngqífùmǔ,fùmǔdòngè,xiōngdìqīzǐlísàn。bǐxiànnìqímín,wángwǎngérzhēngzhī,fūshuíyǔwángdí?"
46、liánghuìwángyuē:"jìnguó,tiānxiàmòqiángyān,sǒuzhīsuǒzhīyě。jíguǎrénzhīshēn,dōngbàiyúqí,zhǎngzǐsǐyānxīsàngdìyúqínqībǎilǐnánrǔyúchǔ。guǎrénchǐzhī,yuànbǐsǐzhěyīsǎzhī,rúzhīhézékě?"
47、“浩然之气”,出自《孟子·滕文公上》这篇文章。原文如下:
48、《孟子对滕文公》
49、《拔苗助长》
50、《孟子·告子下·国兵与义道》
51、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坦荡之胸怀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5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4、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
55、”这段话出自于《孟子·公孙丑上》一章,是孟子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56、(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57、《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58、(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尽心》上、下。
59、《邹与鲁閧》
60、《论民本》
孟子全文阅读
61、执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执辩而天下其如此观,行矣哉!”这段原文中,浩然之气指的是君子高尚的气质和道德风范,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正能量,能够影响和感染他人。
62、《孟子·告子下·顺天应人》
63、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64、《孟子·告子下·治天下》
65、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66、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67、《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原文及译文
68、其历史与现实意义基本一样,在人,善良诚信正直仁爱,在社会则形成公平公正仁义礼智信的良好社会风气和浩然正气,而不是见利忘义背信弃义的歪风邪气,引申来讲,浩然之气的意思就是天道正道,是天地间也即人类社会的正气。
69、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70、浩然之气的理念其实在很多文献和著作中都有所提及,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下,也会有不同的表述和理解方式。
71、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72、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的。
73、《孟子·公孙丑上》
74、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75、「浩然之气」的原文出自《孟子·离娄下》。
76、《孟子·滕文公下》
77、浩然之气指的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和精神风貌,能够推动自己不断进取、追求卓越。
78、劝学译文
79、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80、《孟子·离娄上》(11-20)
81、三里的城,(只有)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进攻它,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时机,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形。
82、原文是:「人之性也,其善恶之端,如所在之盈虚而已矣。
8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4、孟子《论养气》(二)
85、“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86、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是是儒家代表,他的散文汪洋恣肆,善用排比比喻,语言如机关枪迫击炮有有着凛然正气。本文就这样的特点
87、《冯妇搏虎》
88、《孟子·告子下·仁义与和平》
89、《孟子·离娄上》(1-10)
90、浩然之气被视为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这种情操指的是超越个人私利,具备高尚品德和追求公正正义的气质。
孟子全文阅读
9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
92、《孟子·离娄上》(21-30)
93、《孟子·告子下·生死之论》
94、浩然之气是孟子的一个重要思想,原文是:“人之性也,相近而殆天下无二者,其行也,似乎已而未成者,其惟气也夫。
9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96、《孟子少时》
97、孟子《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