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名言警句162句精选
- 2023-06-29 18:03:43
三国演义名言警句
1、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2、解释:张郃失败,丢了瓦口关,曹洪大怒,下令斩了张郃,郭淮劝谏:“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曹洪便宽恕了张郃。“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后世常用来表示人才难得,要倍加珍惜。
3、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4、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
5、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
6、解释: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用女儿貂蝉的美色离间了吕布和董卓,后来,吕布果然为争夺貂蝉而将董卓刺死。
7、解释:曹操放走了刘备,是刘备成为了他日后的劲敌。
8、顺我者生,逆我者亡。---《三国演义》第三回
9、既生瑜,何生亮。---《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
10、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
11、解释:刘璋听了身边谋士的劝告,请刘备入住西川拒抗张鲁的进攻。这时王累写书劝谏,希望刘璋别引狼入室,正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2、第二点,曹操当时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个话,只是就事论事。意思是虽然我错杀了人家,对不起人家,但现在也没有办法。我现在走投无路,也只好是宁肯我对不起人家,不要让人家对不起我了。应该说,他还保留了一部分善心在里面。但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就变成一贯如此,变成理直气壮了。那就是一个大大的奸贼。所以,仅凭此案就说曹操奸险歹毒,是有疑问的。
13、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1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15、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16、此间乐,不思蜀也。---《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
17、此时人困马乏,大家面面相觑,各欲逃生。
18、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1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
20、操平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
21、后两种说法中,孙盛《杂记》的说法又更具体。一是曹操听见了些声音(闻其食器声),二是曹操杀人以后说了一句话:“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所谓“食器声”,应该不是洗锅碗的声音,是磨刀子的声音。曹操这才疑心,才杀人。杀了以后,才发现人家是准备杀猪宰羊款待自己,误杀了好人,这才会“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凄怆(音创chuang),就是凄惨、很悲伤的,只好自我安慰,自我排解,很勉强地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做一个辩护。当然,这种辩护并不能洗刷他的罪过。但能够“凄怆”,总算还没有“丧尽天良”。
22、解释:皇帝被视为天子,他代替“天”管理民众,慢慢的人们学会了顺从皇帝,皇帝也就越发独裁。“顺我者生(昌),逆我者亡(死)”也就成为了独裁者深存内心同时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了。
23、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
24、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25、吕布说刘备;是儿最无信者
26、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27、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
28、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
29、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30、刘禅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三国演义名言警句
31、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
32、曹操:生儿当如孙仲谋
33、解释:这是诸葛亮南阳草庐对联,也是他《诫子书》中的话。“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对每个历史时期的人们都有积极的意义,在浮躁的时代氛围下,如果一个人要成就大业,是需要与现实生活中的“热闹”拉开一定的距离,然后“宁静”地,甘于寂寞地进行自己的追求。
34、方今正用英雄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心。---《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35、解释:蜀国灭亡,刘禅却乐不思蜀,乐不思蜀比喻一个人胸无大志,很容易被眼前的享乐所迷惑。
36、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37、姜维曰:“吾计不成,乃天命也!”
38、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9、三国演义里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以酒宴试探刘备: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以此来比喻英雄蛰伏和飞腾如龙,曹操以煮酒和闲聊的方式突然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令刘备大惊失色,并借口怕雷
40、吴质:君忧则臣辱,君辱则臣死!
41、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
42、见善若惊,嫉恶如仇。---《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
43、解释:孔融向曹操推荐了祢衡,认为祢衡“见善若惊,嫉恶如仇。”而曹操和刘表一样都因为祢衡的高傲态度而反感他。但是曹操和刘表都不愿意杀祢衡,这并不表示曹操和刘表对有“叛逆精神”的“知识分子”多么宽容,只是两人都想借刀杀人,不想背上杀害名士的恶名。
44、解释:这是罗贯中评论徐庶母亲的话。曹操模仿徐庶母亲自己伪造一封家书给了徐庶,将徐庶骗至曹营。徐庶母亲批评徐庶“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愚夫也”遂悬梁自尽。作者站在“尊刘贬曹”的立场上,高度评价了徐母的行为,认为他“气若丘山,义出肺腑”“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45、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
46、解释:曹植的《七步诗》感动了兄长曹丕,免于一死。这也揭露了封建时代帝王之家兄弟相残的罪恶。只有夺取了王位,才能拥有操纵别人,践踏别人的权利。极端的权力可以腐蚀人性!
47、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48、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
4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0、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三国演义》第十二回
51、“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52、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53、扬龄:红脸贼!(指的是关羽)
54、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55、令我永生难忘的还是姜维的一句话:人生如白驹过隙!
56、解释:刘备夺取西川时候,派黄忠攻城,可是魏延却要抢攻,黄忠魏延最后要求比武,谁赢了谁攻城。刘备制止了两人的比武,说“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即便是一家,也常常互有不服气,要将他们的明争暗斗化解,是需要一定智慧的。
57、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
58、解释:当刘备被吕布逼迫的无路可走,最终投靠曹操的时候,荀彧向曹操建议”刘备,英雄也。今不早图,必有后患“,可是郭嘉却提出”方今正用英雄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心。“这样宝贵的意见,而曹操也采用了郭嘉的见地。由此可见曹操的深谋远虑,谋划的长远,不因大失小,有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气度和风范。
59、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60、解释:这时曹操的名言,也是他的人生信条。曹操生性多疑,他误把别人的好心看成了歹意,明明自己杀错了人,却偏偏不承认错误,反而将错就错,斩草除根,为了自己一人的安全不惜杀害吕伯奢一家。“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了曹操那种极端自私,心狠手辣的人生信条。
三国演义名言警句
61、曹操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
62、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三国演义》第七十回
63、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三国演义》第六回
64、解释:这时诸葛亮《后出师表》中的话,意思是勤勉操劳,竭尽辛苦的工作,直到死才停止。但是诸葛亮后来讨伐曹魏失败,反过来读这句话,不禁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意味。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故五丈原,让后人发出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慨。
6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67、司马昭:父亲,你猜曹睿那小皇帝……(电视剧里的台词,不过这句太狠了!)
68、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
69、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70、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71、无谋之辈,见利必喜。---《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72、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73、马超:懵懂而死,与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为永生。
74、诸葛亮:空城计、定军山、草船借箭
7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
76、曲有误,周郎顾。
77、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78、解释:听不进别人的良言苦劝,很可能会招来祸害。
79、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80、赵云:单骑救主、七进七出
81、这事《三国志》没有记载,只见于裴松之注所引《魏书》、《世语》和孙盛《杂记》。事情大概是这样的。董卓入京后,表曹操为骁骑校尉。曹操拒绝董卓的任命,逃出洛阳,抄小路回家乡。路过朋友吕伯奢家时,把他们一家都杀了。
82、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83、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84、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85、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86、志当存高远。
87、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国演义》第五回
88、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89、生得其名,死得其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90、解释:当陶谦死前将荆州让给了刘备,谋士荀彧变向曹操进言:“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要求曹操夺取徐州。要想治理天下,在创业初期必须经营好自己稳固的”根据地“,壮大自己的势力。
三国演义名言警句
91、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含义: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火烧不起来。比喻什么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出处:《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92、解释:这时诸葛亮“隆中对”时给刘备规划的事业蓝图。诸葛亮具有高度的战略眼光,对时局判断格外准确。
93、解释:刘璋面对张鲁的进攻,寄希望于同姓的刘备的援助,他认为刘备一定会“吉凶相救,患难相扶。”,其实最后验证,刘璋的做法实为引狼入室,自取灭亡。
94、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95、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96、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国演义》第四回
97、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三国演义》第九回
98、解释:赤兔马和武艺超群的吕布相映生辉不禁让人感慨,后世用“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来形容一个领域内十分杰出的人才。
99、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100、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01、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102、张飞:大闹长坂桥
103、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104、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105、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106、良禽择木而牺,贤臣择主而事。
107、既生瑜,何生亮。
108、解释:这时曹操谋士荀彧评价吕布的话。没有谋略,看不到长远利益的人,见到眼前的蝇头小利就会高兴的不得了。
109、生子当如孙仲谋。
110、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111、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112、然而《三国演义》的改动就大了。“凄怆”的心情没有了,“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也变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又有什么区别呢?前一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宁肯我对不起别人,不能别人对不起我。这里说的“人”(别人),是特指的,就是吕伯奢一家,是“个别人”。后一句话说的,则是普天之下的人,是“所有人”。这个范围就大不一样。虽然都是恶,但恶的程度不同,分量不一。这是第一点。
113、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11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
115、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16、得何足喜,失何足忧。---《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11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18、解释:孙策在埋葬了自己的父亲孙坚之后,“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放下架子,礼貌待人,这样才能招来贤达有本事的人。
119、太史慈: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
120、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
三国演义名言警句
121、解释:各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董卓采纳了李儒的意见,决定将国都由洛阳迁往长安。杨彪对此持反对意见,并且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由此可见封建独裁者罪恶之一斑,他们做事完全从自己角度出发,根本不考虑普通百姓的死活。
122、解释:张郃守关,轻视前来攻打的张飞,说“人皆怕张飞,吾视之如小儿耳,此去必擒也”,罗贯中由此发出“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的感慨,对下一个故事张郃轻敌,终遭失败的预示,也告诫人们做事切不可骄傲轻敌。
12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24、周瑜:即生瑜何生亮?
125、孙策临死的时候嘱咐孙权的一句话~~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渝~
126、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12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28、三国演义里的名句太多了吧,比如卧龙凤雏得意一可安天下,曹操的宁叫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人中吕布马中赤兔,马氏五常白眉最良,既生瑜何生亮?
129、解释:这是在讨伐董卓之前,伍琼形容董卓的话,它告诉我们要想成就大事,不但要考虑周密,还要行事果决。
130、水镜先生说的~伏龙风雏!得一可安天下~还有”孔明虽得其主却不得其志......”
131、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132、吉凶相救,患难相扶。---《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133、解释:周瑜本来是个军事天才,可惜他气度小,看到诸葛亮比他更聪明就无比嫉妒,总想除掉诸葛亮。可是诸葛亮总是料事如神,总能识破周瑜的计谋并使其被动。
134、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135、解释:当刘备终于做成了徐州牧的时候,曹操用了”驱虎吞狼“之计,使刘备失去徐州。刘备为了稳定军心,就用了”得何足喜,失何足忧“这句话安慰大家,其实刘备还是很在意徐州的。这句话也只不过是刘备收买人心的一小计而已。
136、一腔豪情,推人向刀山火海。
13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38、张飞:我乃燕人张翼德,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
139、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14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141、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142、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143、解释: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反间计,庞统的连环计都使曹操中计,但是当周瑜隔江相望的时候,一阵风吹起,让周瑜猛然想起如果没有东风,再好的计谋都白搭。“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各方面的工作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条件了。
144、“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一个人,宁肯自己对不起普天下人的人,也不能让天下的人对不起自己,这个人就太坏了。所以,我们必须弄清楚这个案子,看看是不是事实。
145、好谋无断,不足为虑。---《三国演义》第四回
146、解释:刘备出战袁术之前,将徐州托付给张飞,可是张飞酒后误事,失去了徐州。张飞羞愧难当,与拔剑自刎。刘备抢下他的剑,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这时刘关张兄弟情谊的体现。同时,他的话带有明显的贬低女性的色彩。我们不禁反问:一个人对兄弟的仗义,是建立在轻视妻子孩子的基础上,连自己的妻子孩子都不在乎,这样的兄弟之情是不是很残忍?他还能有多少人性?
147、解释: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的最好评述。
148、为什么要杀呢。三书的说法不一。《魏书》的说法是:“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世语》的说法是:“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孙盛《杂记》的说法是:“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看来,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杀人动机。按照《魏书》的说法,是正当防卫,或者防卫过当。按照《世语》和孙盛《杂记》的说法,则是因疑心太重而误杀。《魏书》是比较维护曹操的,我们姑且不论,就看后两种说法。
149、前无去路,诸军何不死战?
150、几番不听忠臣兼,难免宫中受剑锋。---《三国演义》第三回
三国演义名言警句
151、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152、刘备临死前说的一句~~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53、解释:当陈炜用“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这句话描述孔融的时候,孔融当即反驳“想君小时必当聪明”。陈炜不得不惊叹“次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虽然陈炜被孔融反驳的五体投地,但是“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作为一个常识,对今天的家长也是有提醒作用的。
154、傅彤:我乃汉将,焉能降吴狗乎!
155、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
156、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57、献帝:谁敢杀朕?
158、这句话的意思:宁愿我辜负这天底下所有人,也不允许任何一个人辜负我。语出自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书籍《三国演义》中,原文为,陈宫说:“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159、一日纵敌,万世之患。---《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160、招贤纳士,屈己待人。---《三国演义》第八回
161、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162、不过即便如此,毛批仍说:“此犹孟德之过人处也”,“犹不失为心口如一之小人”。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换了别人,一定反过来,说宁肯天下人都对不起我,不可以我对不起天下人。但是实际上怎么样呢?实际上都是像曹操那样做的(试问天下谁不有此心者),然而“谁复能开此口”呢?大家都装作正人君子,只有曹操一个人坦率地说出了这话。至少,曹操敢把奸诈的话公开地说出来。他是“真小人”,不是“伪君子”。所以毛批说,这是曹操超过其他人的地方,因为这个世界上伪君子实在太多。毛宗岗父子是不喜欢曹操的。他们都说这是曹操的过人之处,那就应该是过人之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