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名言警句 >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优选34句】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优选34句】

  • 2023-04-06 16:47:03
  • 编辑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1、简单的说,可以我以后一定仔细写作业,认真订正,好好学习

2、10米需要走几步?100米呢?1000米呢?

3、(2)走一走:学生通过走一走体验到千米真的很长。

4、怎样写好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一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使反应的而非反思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使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事错误的。  二、智慧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智慧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事“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的教学走向理智型的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开展,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反思。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区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她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她不仅能“|做”,还应当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等方面去开展。简单地说,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苏俄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成“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中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阅历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受通常不一样。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方式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不叫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使很难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完成教学。比如平时我们在上课的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的很清楚明白了,但反馈后却发现很多学生还是糊里糊涂的。说明了我们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学生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三、教学反思的四个视角  1、自我经验。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验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等经理对于我们今天仍有一定的启迪。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有价值、可用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以学生的身份参与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作出反思。  2、学生的角度。  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生学得好。在新课标中,有些习题,如最优化方案,让学生去选择租车、买票等方案,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接法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们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时一致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3、与同事交流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开展有意义的讨论。交流的形式有很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互相听课、做课后分析等。  4、专业学习  多学习相关的数学教育教学资料,能帮助我们对许多实践中感到疑惑的现象作出解释。可以开阔我们教学反思的思路,使我们的教学和反思不再局限在经验的小天地里,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行为有那些与特定的教学情境有关,那些更带有普片的意义,从而对这些行为有较为可观的评价,能够使我们更加理性的从事教学反思后东并对反思得到的结论更加有信心。  教师的职业需要专业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最为便利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径使教学反思。没有反思,专业能力就很难有实质性的提高,而教学反思对象和机会就在每一个教师的身边。

5、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6、本堂课教学实物与电教化的手段使用是必备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的两项的应用,使我的教学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7、刚入学的小学生,出示一幅图,就吸引住了孩子,发言的积极性很高,这一点,作为一年级的教师,应该鼓励、保护。

8、(1)手拉手活动:让学生思考并到操场上手拉手体验,从小到大、循序渐进,让学生的行为与思维一步步靠近我们需要的大数。

9、让学生沿着1米的米尺走一走,需要几步?

10、那首先一年级的心得体会就是在教育儿童,他们刚步入小学,需要有更多的耐心,数学方面的主要以接触数字为主,1~10的数字和1~10的加减法,孩子们学的非常的开心,那么主要就是以沟通零障碍为主要内容,并不是说要交出多聪明的孩子。是以和谐相处为主要目的

11、多少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够100米长?

12、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1千米有多长,知道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学生是在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后认识“千米”的,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太大了,学生很难形成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13、二、体验感知。

14、一个同学把手张开大约1米长,那需要几个人才能手拉手站成大约10米长的一排呢?

15、复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并让学生用手势比划,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已学过的长度的单位的空间观念。接着提问如果要表示从你的老家到晋江的距离需要选用什么单位呢?学生思考着好像选用这些长度单位都不行,于是引入新课。

16、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生活中体验,才能更好地感知我们的数学,运用好我们的数学,特别是像“千米”这种抽象又难理解的长度。备课时,我想通过实践活动完成本课教学活动。我计划让学生在“手拉手”活动中体验1米、10米、100米分别有多长,从而推理1000米有多长;再实际走一走,感受实际长度。因此,我将本课分成了3大部分。

17、以后一定会认真审题再做题,同样的错误不再犯了

18、在书中13页,学生做练习的时候,分不清楚哪个图片是哪道题目的。这需要教师的个别的辅导和课件的展示来解决的问题。

19、沿着100米长的路线走10圈就是1000米,还可以表示成1千米。即1千米=1000米,用字母表示是1km=1000m。

20、我个人认为本节课依据学生的身心认知规律、通过观察学习了解10以内的数倒着数的规律、经过反复练习、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1、数数时,我注意发现,有的孩子们能够利用实物有序地去数,我就请这样的同学下来做示范,给别的孩子树立榜样。

22、一年级的数学心得体会怎么去写?

23、但同时,我也发现,孩子对图的观察缺乏细致性和系统性,因此,我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让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去观察,力求观察得全面。

24、三、生活中的运用与单位互换。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是学生生活中常常要用到的,但部分学生学完后还不能够理解千米的实际意义导致生活中运用错误、单位呼唤错误,因此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千米的度量意义。因此在教室里可以利用张开的手大约长1米这种学生容易直观的现象入手,一步步延伸到千米。

25、有些数学知识必须让学生感受、体验,不能嫌麻烦,学生没有理解的知识强加给学生,学生在做题就不能灵活运用好知识。从这里,我更进一步体会到,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让学生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才能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6、一、复习导入。

27、下课时间可以去操场上来回走10圈看用了多少时间。

28、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够不够100米长?

29、教学反思:

30、这里学生通过体验,在原有知识概念的基础之上充分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践经验,使学生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同时对生活中米与千米的运用才会灵活。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3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1千米有多长,知道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

32、通过学生信息的反馈,我发现学生的空间观念很薄弱,新鲜的事物让他们正确快速的说出正面、侧面存在着问题,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33、这也说明了,其实每个刚上小学的孩子,此时对自己都有足够的自信心,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

34、学生是在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后认识“千米”的,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太大了,学生很难形成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应该多举生活的实例并让学生多动手操作,获得对1米的具体认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侵权内容,请发邮件至1234556@foxmail.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手机扫码访问

手机扫码访问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嘉隆网-分享生活中感动的文案句子

本站内容属于网友上传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