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现象有哪些【优选50句】
- 2023-06-01 16:48:59
物候现象有哪些
1、有些鸟可随着1年中季节的改变而作定时迁徙来变换栖息地,这类鸟称为候鸟。候鸟可分为夏候鸟和冬候鸟两种。前者指在春夏季飞到某一地区筑巢安家、生儿育女,幼鸟长大时,正值深秋,它们又陆续飞往南方较暖地区越冬,至次年春季又飞临这一地区繁殖,对该地区而言,这类鸟称夏候鸟。
2、以气候状况反映季节的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籽料已经开始灌浆饱满,但尚未成熟,故称“小满”。
4、“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周年视运动,所以“二十四节气”在公历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二者前后不差1-2日。地球每365天6时9分10秒〔精确〕,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天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
5、)植物物候,又称为作物物候,如各种植物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等现象,农作物生育期中的物候现象.(2)动物物候,如候鸟、昆虫及其他动物的迁徙、初鸣、终鸣、冬眠等现象.(3)各种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自然现象.
6、植物物候,又称为作物物候,如各种植物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等现象,农作物生育期中的物候现象。
7、立春:表示严冬已逝,春季到来,气温回升,万物复苏。
8、惊蛰:蛰的本意为藏,动物冬眠称“入蛰”。古人认为冬眠的昆虫被春雷惊醒,故称惊蛰。
9、霜降:由秋季过渡到冬季的节气,开始有霜冻的现象出现。
10、谷雨:由于雨水增多,滋润田野,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故有“雨生百谷”之说。
11、立秋:预示着秋季即将开始,天气逐渐转凉。不过暑气并未尽散,还有气温较热的“秋老虎”之说。
12、竺可桢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亲自进行物候观察,整理收集古籍中的物候记载,把物候与农业联系起来,服务于农业生产。1963年出版,1973年增订重印的《物候学》一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他结合我国的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世界各国物候学的发展、物候学的基本定律、利用物候预告农时的方法等。1973年重印本中增加的“一年中生物物候推移的原动力”一章中,他应用唯物辩证法,阐释了物候变化的内外因素及其联系,由于物候变化原因的复杂性,他提出应从生理学、遗传学等方面探索其奥秘。他还认为,物候工作是群众性的工作,希望能在农村广泛开展起来。全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知识性。
13、大寒:一年当中最冷的一段时间,相对于小寒来说,标志着严寒的加剧。
14、立冬:标志着冬季的开始。田间的操作也随之结束,作物在收割后进行贮藏。
15、夏至:是全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也说明即将进入炎热的夏季。
16、寒露:冷空气渐强,雨季结束,气温由凉转冷,开始出现露水,早晨和夜间会有地冷露凝的现象。
17、以物候现象反映季节的节气: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18、各种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自然现象。
19、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0、二十四节气中那些是以气候状况反映季节的节气,那些是以物候现象反映季节的节气?
21、物候现象是指生物在各自的生命阶段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特征。这些特征包括生长、发芽、开花、结果和停止生长等等。物候现象通常与季节周期相关,但也受到环境和气候的影响。物候现象研究对于生态系统的管理和环境变化的监测非常重要。例如,在全球气候变化下,物候现象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自然生态系统的适应性与脆弱性。
22、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3、小暑:属于“三伏”中的初伏,天气炎热、蒸闷。气温虽高,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故称小暑。
24、竺可桢是我国现代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他从1918年回国后,就开始每天观察记录物候和天气。特别是1950~1973年的24年中,他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测量气温、气压、风向、温度等气象要素,还记录每年北京北海公园冰冻和融化,植物开花,燕子归来、布谷鸟初鸣等物候现象的日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资料。在此基础上,竺可桢以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探讨物候的内因和外因,与他的学生、同事宛敏渭先生合作写出了享有盛誉的《物候学》。
25、动物物候,如候鸟、昆虫及其他动物的迁徙、初鸣、终鸣、冬眠等现象。
26、竺可桢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则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27、大暑:正值“中伏”前后,也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
28、动物物候,如候鸟、昆虫及其他动物的迁徙、初鸣、终鸣、冬眠等现象。
29、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
30、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物候现象有哪些
31、扩展资料:
32、大雪:此时天气较冷,不仅降雪量增大,降雪范围也更广。
33、《物候学》是竺可桢众多科普著作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他坚持求是精神、立足祖国乡土,以科学方法、独创精神,倾注毕生心力的不朽科普杰作,内容充实,立论严谨,文字通俗、生动,具有文学色彩,是我国优秀科普图书的典范。这本既传播科学知识,又切合实用的好书,受到生产实践者的欢迎。该书是历史文献结合科学观察的科普著作,将我国物候学带入了新纪元
34、清明:含有天气晴朗、草木萌发之意。此时气温渐暖,草木发芽,大地返青,也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
35、雨水:由于气温转暖,冰消雪化,雨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36、小雪:大地呈现初冬的景象,但还没到大雪纷飞的时节。
37、下面简单介绍下二十四节气
38、冬至:与夏至相反,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数九”,过了冬至,白昼就一天天地增长了。
39、秋分:与春分相同,昼夜几乎等长,处于整个秋天的中间。
40、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视为气温升高的开端。此时万物生长旺盛,欣欣向荣。
41、一个常见的物候现象是春回大地,又称为“春分前后”,指的是从冬至之后,地球绕日运行一定角度后,太阳直射点向北迁移,直射点到达赤道正上方时,即为春分,标志着春季的开始。春季意味着气温的回升,雪融化,万物复苏,大地重新生长。这个时期,植物开始萌芽发芽,树木吐出新绿,春雷声毕露,昆虫从土中爬出来,一切都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春回大地是自然界中最为美好、富有生命力的景象之一,也引起了无数诗人、画家们的赞赏和描绘。
42、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43、如家燕等,夏季遍及我国各省市,冬季迁徙到我国云南南部、海南岛、西沙群岛和台湾等地;又如杜鹃、黄鹂等也属夏候鸟,后者指冬季在某一地区越冬,次年春季飞往北方繁殖,幼鸟长大后,正值深秋,又飞临原地区越冬,对该地区而言,这类鸟称冬候鸟。如鸿雁、天鹅、野鸭等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即为冬候鸟。大多数候鸟有南北迁徙的习性,飞行距离有近有远,最远的能跨洋过海,如游隼,可从西伯利亚经中国直达澳大利亚。此外,也有极少的候鸟可由西往东飞行,或由东向西飞行的。
44、白露:由于昼夜温差加大,水汽在草木上凝结成白色露珠,故称白露。
45、处暑:代表暑天即将结束,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
46、小寒:此时正值“三九”前后,大部分地区开始天寒地冻,但还没有到达寒冷的极点。
47、春分:这一天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曰“春分”。昼夜长度各半,冷热均衡,一些越冬作物开始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48、芒种:芒,指某些禾本植物籽实的外壳上长的针状物。芒种指小麦等有芒作物即将成熟,可以采收留种了,也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49、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和动物的季节性现象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主要通过观测和记录一年中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迁徙繁殖和环境的变化等,比较其时空分布的差异,探索动植物发育和活动过程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周围环境条件的依赖关系,进而了解气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它是介于生物学和气象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50、因此,了解物候现象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变化,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预测和应对环境变化对于生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