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50字【24句】
- 2023-05-23 11:35:31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50字
1、《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51年。塞林格将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从离开学校到纽约游荡的三天时间内,并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
2、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3、《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戴维·塞林格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951年。作品描写了20世纪中叶美国一个16岁少年的故事。霍尔顿·科尔菲尔德是个玩世不恭的美国中学生,因为学习差被学校开除了,和同学打了一架之后他就离开学校回到了纽约。
4、便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他在电影院里百无聊赖地消磨时光,糊里糊涂地召了妓女,情不自禁的与虚荣的女友搂搂抱抱,与此同时,他的内心又十分苦闷,企图逃出虚伪的成人世界去寻批纯洁与真理的经历与感受。这种精神上无法调和的极度矛盾最终令他彻底崩溃,躺倒在精神病院里。
5、《麦田的守望者》该书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个中学生,出生于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虽只有16岁,但比常人高一头,整日穿着风衣,戴着猎帽,游游荡荡,不愿读书。
6、手里的这本《麦田里的守望者》看起来和漂亮,但不华丽,只是赏心悦目。封面是绿色调的,和那幅叫做《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油画很配。书的名字很好听,所以一直想看。它的英文版名是“Thecatcherintherye”。把catcher译作“守望者”,别有一番风味,因为词典里catch的本意并没有“守望”这一项,但是谁都能够理解“守望”这一层含义。不深刻,但很深入。
7、他没有回家,而是找了家旅馆住了下来,他厌恶却又同情向他卖淫的妓女及拉皮条的工人。
8、“有那麽一大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游戏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9、最后他回到了父母身边,却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小说真实地刻画了战后美国青年的精神面貌,既敢于否定传统,对传统的一切都进行怀疑和嘲弄,也敢于否定和怀疑自己,以至无法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正确位置,陷入孤独、寂寞、困惑的境地不能自拔因而痛苦不堪,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社会虚伪、腐朽、没落的厌恶之情。小说语言描写富有个性,符合16岁少年的特点,真实感人,对于景色的描写也达到了传神的地步。
10、他对学校里的一切一老师、同学、功课、球赛等等,全都腻烦透了,曾是学校击剑队队长,3次被学校开除。它不仅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不安现状的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仿徨、孤独愤世的精神世界,一个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征,也批判了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
11、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旨是:这本小说主要反映的是美国50年青少年的理想。苦闷与愿望。
12、仅此而已。但是我是能够明白的,我想看完这本书都会理解的。在那样的矛盾世界里无谓挣扎,不如仅仅是守望,做一个简简单单的守望者,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13、《麦田里的守望者》片段:
14、只有当他的小妹妹菲比在身边时,他才会感到有些快乐。
15、我虽生活在这个世界,却不属于这个世界。
16、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种象征了。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名字,可以让人觉得它不应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这也正是作者的意图吧。题目和内容诠释了理想和现实,就像大海和蓝天一样,看上去海天相接,实质上千山万水。留给读者一个很大很美的空间,麦田,守望。赏心悦目该是最好的形容了。
17、都是来自于麦田里的守望者,
18、主人公是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菲尔德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霍尔顿出身中纽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学校里的老师和自己的家长强迫他好好读书,为的是出人头地,以便将来买辆凯迪拉克,而在学校里一天到晚做的,就是谈女人,酒和性,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根本没心思用功读书,因而老是挨罚,到他第四次被开除时,他不敢回家。
19、有不少人看过这本书,不同年龄的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看法,可能是因为太特别的风格所致。作者用第一人称并以青少年的口吻在叙述,写得痛快淋漓,并不追求语言的华丽和意境的烘托,只是用现实主义的笔调,生动细致地描写一个以“我”自称的名叫霍尔顿的十六岁少年日常生活所经历的点点滴滴。
20、.《麦田里的守望者》从另一种角度向我们阐释了人生:人活着除了要有基本的物质生活外,还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而且在一个比较富裕的现代社会里,充实的精神生活往往比物质生活更为重要。
21、他虽然频繁出没于公园、车站、剧院、酒吧,却还是越来越感到孤单寂寞。
22、他对喧嚣的城市生活日益感到厌倦,想去乡下过安宁清静的生活。
23、背景是美国的五十年代——这个对美国来讲很特别的时代;这个虚无缥缈的时代。物质生活很富裕,精神生活却很空虚。于是,“静寂的五十年代”作为全书的背景来充分展现一个中产阶级子弟苦闷、彷徨的精神世界再合适不过。也许只有在那样复杂的背景下,才有那样的矛盾。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现实社会的丑恶和自我内心的纯洁的矛盾。在这样消极的世界里,霍尔顿不愿和那个年代合拍,不愿与这个世界同流合污,但是它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改变。但是我想,他最好的一点在于它还能有所追求,有所思考,比如他向往东方哲学,和他的理想——“长大后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
24、表达了美国年轻一代对社会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利益至上,情感淡漠,纯真流失的迷惘与痛苦,很好表达了他们愤世的一面,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的不确定与迷惘的精神纠结。霍尔顿就是典型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