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夏至诗句-推荐120句
- 2023-05-22 13:43:35
24节气夏至诗句
1、长天老日
2、伏天杨柳垂于瘦,割晒稻谷好天气。
3、春雷隆隆万物长,黄鹂鸣柳垒高仓。
4、冷热交换试拳脚,一场秋雨一场寒。
5、晴播耕种育苗秧,麦苗青青菜花香。
6、成语释义: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
7、红叶深秋凝景象,蝉噤荷残偶见霜。
8、四九三十六,出汗如淴浴;
9、成语释义:指夏至及以后的一段时间里的白天,这段时间是夏季昼长的日子。
10、与端午节对应的两个节气分别是芒种和夏至,芒种,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因此“芒种”又叫“忙种”,是一个典型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11、地久天长
12、因端午节恰在夏至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太阳在天空位置是一年里最当中,故名。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
13、一年四季随岁走,今到立冬储寒衣。
14、农耕乃重盛德水,善修渠道莫闲田。
15、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的气象时间系统,和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古诗中也有很多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诗句。
16、大雁燕子向南飞,来年漾春喜往回。
17、三九廿七,雪水甜如蜜;
18、寒九出门霜上走,草庐檐下冰笋久。
19、一年四季
20、寻游踏青大地春,插枝辟邪柳絮轻。
21、东村花下等仙子,仙子原来是春娘。
22、仲季花开春分日,莺喧草长农村忙。
23、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的文学作品中也多有在二十四节气文化上寻找灵感的作品,如贾平凹的小说《秦腔》就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24、一片园地桃色红,布谷声声茂绿浓。
25、又是一个平衡日,子线从南向北回。
26、夏至又称为“夏节”、“夏至节”,是古时的叫法。古人很重视夏至节,每到这一天,很多人都会拜神祭祖,以祈求消灾年丰。民间流传这样一个说法:“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
27、远山近观金叶爽,暑去凉来好个秋。
28、早晨大地雾隐生,丝丝凉意立雨阴。
29、三伏天,循俗造酱。先以小麦粉做饼蒸熟,中间挖一小孔,称“酱饼”,贮存发霉后,在烈日下曝晒。然后择日将酱饼加水搅拌,称“合酱”。合酱日,俗忌雷鸣,有“雷鸣不合酱”的说法。合酱之后须继续曝晒,使酱色浓厚。晒酱期间,如是晴朗的夜晚,一般把酱钵放在露天,使酱味鲜美。遇雨,则以晒箕、团箕覆盖。
30、花草树木管时令,飞禽鸟鸣报农村。
24节气夏至诗句
31、其时,瓜类大量上市。瓜农常在桥堍、树下歇担卖瓜,花蒲瓜最多。路边人家,老太太常用“赖斯壶”泡茶,供应过往行人,行善结缘。
32、夏至端阳蝉始鸣,烈日炎炎伏热生。
33、成语释义:一年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用指整年。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俺这出家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好是快活也呵!”张振金《五峰如指翠相连》:“﹝五指山﹞除了雨水的多寡之外,一年四季都春深似海。”
34、天地乾坤始渐肃,鹰隼捕鸟稷乃登。
35、藤蔓牵挂胖青瓜,不用王婆大家夸。
36、田野欲出泥土香,今年播种春苗秧。
37、成语释义:指四季或一年。
38、此外,《唐诗三百首》中也有很多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诗,如《花非花》中有“小雨湿黄昏,残花败柳钩新雁”表达了谷雨时的景象。
39、朱明:因夏季“气赤而光明”,故夏季亦称“朱明”。唐代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中两首分别有:“三春迭云谢,首夏含朱明。”“青春流惊湍,朱明骤回薄。”
40、日修夜短
41、五九四十五,头戴秋叶舞;
42、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古诗
43、晨早洦塘腾雾气,袅袅轻盈舞逸上。
44、不见藕塘芙蕖叶,初冬菊残傲霜枝。
45、有许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古诗因为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甚广的节气文化,历代文人墨客们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写下了不少诗歌作品。
46、喜鹊登枝嬉戏叫,催问春天何时到?
47、春夏秋冬
48、乌金土地黄金麦,喜收澄澄丰年来。
49、四时八节
50、俚语云:“嬉,要嬉夏至日;困,要困冬至夜。”夏至是一年中自昼最长的一天。
51、有很多古诗描写二十四节气。
52、成语释义:强烈的阳光。
53、梅雨季节天多雨,早种红芋好当时。
54、火伞高张
55、长嬴:赢,通盈。谓使草木长盈者为夏,故称夏为长赢。见于《尔雅·释天》:“春为发生,夏为长嬴。”
56、二十四节气被古人视为自然中的节气点,历来为人所重视,因此在古代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描写。
57、在公元前七世纪,先人们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夏至的名字,只是代表夏至这一天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天即将来临的意思。
58、因为古人讲究天人合一,重视自然和时间的节律,所以很多古诗中都有二十四节气的描写。
59、例如《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中有“立春池上水初开,随风潜入竹丛回”,表达了立春的景象;《清明上河图》中也有画面描绘了清明节时的场景。
60、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
24节气夏至诗句
61、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夏至,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夏至这天,白天最长,夜间最短。代表的寓意是炎热将至的意思,它的气候特点就是暴雨、梅雨天气,高温桑拿等。
62、白露觅觅秋分起,又见丰收稻晚米。
63、芒种,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因此“芒种”又叫“忙种”,是一个典型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每年6月5日或6日太阳达到黄经75度便为芒种。芒种的气温显著升高,雨量比较充沛。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正处于“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
64、大暑灸热煮绿地,蝉虫嘶叫烤问天。
65、盛夏六月热绚地,蛰居阴凉蟋蟀迟。
66、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惊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大雪),“立冬一阳生,野菊过蒿藜”(立冬),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二十四节气的气候和景象,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气象变化的关注和对生活的态度。
67、夏至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68、一九二九,扇子勿离手;
69、悄然欢送大寒夜,热热闹闹迎新年。
70、往昔,沙地西部一些农家长期种植烟叶,每家多则二三亩,少则一亩半亩不等。东部农家也有零星种植。烟叶立夏种,七八月收。三伏季节,“初伏晒小叶,中伏晒大叶”。中伏晒大叶时,为图凉快,全家男女常在凌晨三四点钟起床,到田间摘烟叶。为不使卷曲,先以劈开的土竹夹住,在田间曝晒杀青,然后挑回家中敲碎叶筋,串于绳子挂晒。晒干后打捆,挑至烟行出售。20世纪60年代后,改晒烟为烤烟,烤房内酷热难挡。
71、麦穗青芒风拂面,点头挥舞杆儿壮。
72、日照数九冬至天,清霜风高未辞岁。
73、成语释义:形容夏天阳光强烈。
74、籼秧拨节蓄花黄,垄上埂下一片忙。
75、风腌松柏挺直翠,禄禄濡养好御冬。
76、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77、斗指东山埂田下,此时秧苗已长大。
78、气肃霜降渐冷凉,草木枯萎凋零黄。
79、九夏:夏季三个月,计九十天,每旬一夏,遂称”九夏”。见于元。范椁《以琼扇一握奉政黄明府》诗:“情知已是秋风后,留作明年九月寒。”
80、第三章惊蛰——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81、一般来说,夏至标志着盛夏季节的来临,但平常人们都把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叫做“三伏天”,与最冷的“三九天”对举,而三伏的日子,是以夏至为依据的。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至第四个庚日的十天为初伏,第四个庚日至立秋后初庚的十天为中伏,立秋后初庚起的十天为末伏。三伏天,沙地人家在农事和生活方面也有一些传统的习俗。
82、夏天的雅称有:1、长夏;2、朱明;3、九夏;4、长嬴;5、炎节;6、昊天等。
83、成语释义:修:长。指夏至前后的几个月昼长夜短。
84、第二章雨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85、七九六十三,上床寻被单;
86、瀌瀌铺飘雪满天,瑞兆来岁必丰年。
87、八九菊黄蟹儿肥,风和气爽丹桂香。
88、草木萌动花盛开,春耕闲田有人来。
89、长夏:长夏本指农历六月,亦泛指夏季,是谓夏季白昼特别长。见于唐代杜甫的《忸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90、中华民间祭祀日,介子传统亦寒食。
24节气夏至诗句
91、成语释义:时间长,日子久。
92、一分秋意一分凉,野外繁露披衣裳。
93、烈日炎炎当空照,稻禾热情长势好。
94、夏至日,沙地人家都要在家中祭祀祖先,称作“做夏至”或“做夏至羹饭”。这是全年“四季羹饭”之一,普遍重视。此时,麦收已完,新麦上市,早稻也插种完毕,所谓“夏至关秧门”,农事上正略有空隙。为此,都要举行新麦品尝活动。沙地历来流传“冬至麻团夏至面”的谚语,夏至吃面是固定的风俗。农家除了吃面,大多还要吃“麦糊烧”,这是一种用面粉调成糊状,在锅中摊成极薄的大饼,也含有尝新的意思。尝新之前,必先各装一碗供灶司、祖宗。
95、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为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夏至之后,阴气始生,阳气开始衰退
96、端午节在芒种和夏至之间。由于闰月的存在,端午节会出现在阳历的5月下旬到6月底之间。2021年的端午节是农历农历五月初五,即阳历6月14日,而芒种是6月5日-6月6日,夏至是6月21日-6月22日,所以端午节在芒种和夏至之间。端午节本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的节日,又称端阳节、龙舟节。
97、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
98、月夜秋云没落水,总有青绿独自芳。
99、骄阳似火
100、夏至,又称夏节、夏至节等,是廿四节气之第10个节气。斗指午;太阳黄经90°;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
101、六九五十四,乘凉勿入寺;
102、第五章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03、第一章立春——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104、丰年季节四月中,禾苗成熟各不同。
105、苍茫大地一片白,素夜田园生天籁。
106、夏至为什么叫夏至
107、柳枝条条探芽苞,轻风吹拂催嫩草。
108、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祭龙礼俗的形成与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干支历法以及苍龙七宿正处南中的天象有关。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
109、俗称中午为“晏昼”。伏天中午,烈日炎炎,农人午饭后总要休息片刻再出畈,称“歇晏”。农家草舍内闷热,在白天,妇女们多在竹园蓬中或路口通风处纺纱、挑花;晚饭后,家家都在稻地上搭起竹榻、门板、桌子等仰卧乘凉。直头舍人家,男人多在翻檐下设帐搭床。
110、关于端午节的祝福语,大部分民俗学家认为,是先有端午节日之后,才将传说历史人物纪念附着在节日上,赋予节日以其它意义,但这些意义也只是端午节其中的一部分。许多古人的诗词都描绘了端午节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端午节自古就是食粽与扒龙舟的喜庆日子,古代端午节时热闹的龙舟表演,欢乐的美食宴会,都是庆贺佳节的体现。
111、细雨淅淅谷物生,野外翠绿时节长。
112、大地氤氲天生水,淅沥滋润贵如油。
113、夏至是一年“四时”之一,民间常以这一天的天气占验农作物的收成。如夏至在农历月末或夏至日有雷雨,那是歉收之兆;夏至在朔日,则是吉兆。旧时还有《夏九九》,以夏至为起点推算时令变化:
114、例如《立春》中有“春来冰雪消,燕舞飞来,大江东去,浪淘沙赤”,《清明》中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以及《寒食》中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等,这些诗句都非常有意境和特色,值得欣赏。
115、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二十四节气联成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从小就学会了而且不会忘了,很好记的。
116、成语释义: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酪烈;张:展开。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117、烈日炎炎
118、第四章春分——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119、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属于二十四节气。端午节的日期与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节气比较接近。
120、端午节正是处于芒种”和“夏至”这两个节气之间。端午节前是芒种节气,端午节后一个礼拜是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