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名言警句 > 关于陶行知教育观点的评述【29句精选】

关于陶行知教育观点的评述【29句精选】

  • 2023-05-19 11:37:33
  • 编辑

关于陶行知教育观点的评述

1、此外,“我要回家”引导学生的安全意识;“文明游戏”让学生懂得规则的重要性;“垃圾去哪儿”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感恩的礼物”让学生们学会手工制成精美的竹编、丝带绣作品作为礼物,向他人表达感恩之情,实现感恩教育……

2、(4)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陶行知先生坚决反对教、学、做分家,他“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之必要”。

3、“我们的学校坐落在重庆市合川区充满农耕文化的山乡,荷叶田田、柳树婆娑、蛙鸣蝉唱、绿野花径,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生态课堂。”沈小燕介绍,2009年至2011年,育才学校将“留守儿童关爱照顾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作为主要项目之一,探索在乡村教育中践行陶行知思想。2012年至2015年,学校以“行之思想、行知理论、行知实践”为统领,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制度、课程、课堂、评价体系,利用学校周边建设的荷塘、石磨等特色环境,与乡村生活点滴相结合,开发了画荷花、竹编、丝带绣、花式绳等20多门课程活动。2019年9月出版的《生活育人》系统梳理这些特色课程,形成覆盖一至六年级、共12个项目的完整课程体系。

4、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陶行知从学生的一件小事中发现问题,特别等难能可贵。他给学生的第一课糖是奖励学生守时,第二颗糖是奖励学生懂得尊重人,第三颗糖表扬学生有正义感,第三颗糖奖励学生知错就改,从始至终他都没有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诚心知错认错,处理得多么妥当。陶行知的四颗糖分别代表着尊重和理解、信任和支持、赏识和鼓励、宽容和体贴。所以,教育学生或者孩子时不应用训斥、苛责、打骂等伤人自尊的方式,而应平心静气,换位思考,旁敲侧击,对比设喻,导化对方心理。

5、陶行知先生纪念馆详细记载,陶行知于1923年发起平民教育运动,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并于三十年代初创立以“即知即传、自觉觉人”为核心的“小先生制”,学生成为“小先生”,走上讲台、走进田间地头,教邻里亲朋读书认字,通过传递性教育活动对大众进行以识字为主的普及教育,短时间内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市,以及越南、老挝、印度等国家。

6、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最高的道德修养,他有最高的理想,他批判的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创造了一整套教育理论,并且以最大的魄力付诸实践,取得了很大很大的成绩。他的品德、修养和理论都值得学习和继承。

7、生活即教育,>篇名。陶行知著。载1930年3月《乡村教师》第9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观点。认为教育的发展历史经历三个时期:“生活是生活,教育是教育”,两者分离;“教育即生活”,“两者沟通”;“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8、局限性在于: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受美国权威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混淆了教育同生活、学校同社会、教育同实践的本质区别,抹杀了教育、学校、教学的特殊性,否定学校教育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理论上存在一定缺陷。

9、(1)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陶行知先生猛烈地批判旧中国幼儿教育的弊端,坚决主张改革外国化的、费钱的、富贵的幼儿园,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他在南京郊区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一一南京燕子矶幼儿园,还创建了乡村幼儿师范教育,农村幼教研究会,等等。

10、积极意义:在当时的环境中对于密切教育同生活、学校同社会、理论同实践的联系,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11、“一般实践课主要专注于提高孩子生活技能,而《生活育人》每个项目课程都对应一种素养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规则意识等。”沈小燕向记者举例介绍,比如“书包的故事”课程对应“整理习惯”素养,通过设计“盲人取物”游戏,学生需要闭上眼睛依次取出语文书、数学书等物品。因缺乏整理习惯,最初极少数学生能做到正确取物。学校通过举办整理表演赛,推广获胜学生的整理经验,并延伸到衣物、房间的整理,以点带面,让学生在生活中注重整洁,培养条理意识。

12、陶行知提出,对于农人、农村要怀有深沉的“爱”,这是乡村教育工作的动力之源。“工业主义教育”对乡村人才的“虹吸效应”是巨大的。谁来“拯救”乡村教育,是乡村教育改革绕不过的话题。陶行知指出,欲抵制“工业主义”的咄咄逼人,乡村工作者唯有靠坚定的意志、坚强的信念与坚韧不拔的精神,“逆水行舟”,才能蹚出一条新路。于是,陶行知提出了“爱”的教育思想,即对中华民族、对农民的深沉的“爱”,一种不去追求奢侈、甘于寂寞奉献农村的精神,并以此作为深入农村、扎根田间的工作动力。在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成立三周年之际,陶行知饱含深情地说:“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他爱农人,与农人共鸣,从最多数最不幸的人出发,他的目光,没有一刻不注意到中华民族和人类的全体。

13、而“蚕宝宝”课程则对应“生命教育”素养。“校长,人都要死吗?”一个三年级女孩在外公去世后,向沈小燕提出对生命的困惑。育才学校由此开发“蚕宝宝”课程,让学生养蚕,并观察其从蚕卵到小蚕、大蚕、吐丝、结茧、破壳、产卵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感悟和理解生命。

14、根据当今西部乡村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困扰,对我国教育由“计划经济”中的教育向“市场经济“中的教育转化中遇到的困惑,对现代教育中“主体价值观”与"工具性价值观”追求的理性分析等几个方面的论述,联系目前"新课程理论“的现实要求,凸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目前西部乡村教育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强调了恰当的“评价导向”的重要保证作用。

15、(5)解放幼儿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启发、解放幼儿的创造力,为他们提供手脑并用的条件和机会。具体包括六个方面:①解放幼儿的头脑,把他们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和幻想中解放出来;②解放幼儿的双手,给幼儿动手的机会;③解放幼儿的眼睛;④解放幼儿的嘴,给幼儿说话的自由,尤其是要允许他们发问;⑤解放幼儿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大社会;⑥解放幼儿的时间,给他们自己学习、活动的时间,但不要把儿童的全部的时间占去,让儿童有学习人生的机会。

16、●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有最高的道德修养,他有最高的理想,他批判的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创造了一整套教育理论,并且以最大的魄力付诸实践,取得了很大很大的成绩。他的品德、修养和理论都值得学习和继承。  ●陶行知是坚强的民主战士  抗日战争结束后,广大人民都要求和平,反对内战,陶行知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中央委员,他为争取民主和平,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著名民主人士、学者李公朴(育才学校副校长)和诗人闻一多被蒋介石枪杀。有消息说陶行知已被列入暗杀名单,陶说:“我等着第三枪”,结果因疲劳忧愤而死。(在这之前的1936~1938年陶行知受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之托,周游26个国家,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宣传各种抗日主张,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陶行知是诗人  陶行知创作的诗歌的特点是大众化。他的诗是为广大群众而写,他说要老妈(没有文化的老人)听得懂才能称及格。他的诗有许多都谱成歌曲,如锄头舞歌、镰刀舞歌、手脑相长歌。  ●生活教育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就是指是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什么样的教育  1、是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是不健康的生活就是不健康的教育。  2、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是不劳动的生活就是不劳动的教育。  3、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是不科学的生活就是不科学的教育。  4、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  5、是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改造社会的教育。  首先应理解:“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做作的与人无关的教育。”  ●理解  人接受教育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书本知识(间接的,包括听讲),一种是直接的,即从实践获得的。生活教育包括这两部分,并没有把读书排斥在生活之外。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是一个大概念,所谓“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就是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活动。因此可以说一切活动都是生活,教育也是生活。  ●关于“生活即教育”和“教育即生活”  生活教育是陶先生全部理论的一个总概念,因此他不止一次的做了解释。  “生活教育”这一概念是陶先生的老师杜威提出来的,但意思完全不同。杜威提出的是“教育即生活”,而陶先生把它翻了半个筋斗改成“生活即教育”。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反对教育即生活。他说“生活即教育,是把一个鸟放在林子里;教育即生活是把鸟放在笼子里。”  “生活即教育”是从书本的到人生的。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晓庄师范学校的校训,这是陶先生杰出的创造。  “教学做合一”的确立  1、陶行知自回国以后,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形,就认定中国教育有改革之必要,当时就主张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  2、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务会议上辩论两小时未能通过。  3、“五四运动”爆发,陶先生发表《教学合一》一文,南京高校受此影响一律改为教学法。  4、两年后,教学做的理论成立,最终确定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  ●比较“教授法”和“教学法”  “教学做合一”的理念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更主动),用自己的知识联系起来,贯彻在实践中去。  ●过去的教育、现在的教育和将来的教育

17、根据记载,育才学校旧址即现在的陶行知先生纪念馆所在地,这是他一生中办学时间最长、生活教育理论实践大成的地方。在上世纪40年代,育才学校便在寺内设有音乐、舞蹈、文学、绘画、自然、社会、戏剧等班组,开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课程,艾青、贺绿汀、戴爱莲、章泯等知名人士都曾作为主要负责人在校任教。

18、(3)生活是教育的中心。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工作。

19、在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宝贵遗产中,很多思想和实践对当今我国乡村教育,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乡村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根据对陶行知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联系当今西部农村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得出其思想与当今现实要求有高度的相似性。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改造乡村教育,陶行知知行合一,身体力行,进行了一系列乡村教育试验,探索中国乡村教育的出路,对我国西部乡村教育有重要启示。

21、认为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主张虽然注意“两者的沟通”,但“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因而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22、他的生活教育源于对中国教育的反思,形成和完善于长期的办学实践。

23、是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2强调幼儿教育的基础地位,重视人才的早期培养3强调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体系4提出教育普及的主张5认为教育要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为他们提供手脑并用的条件和机会,也就是解放了儿童的创造力

24、(2)重视幼儿教育。陶行知先生高度评价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向社会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25、“当今社会存在着一些名校情结,部分学生不会做基本家务、成为考试机器、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这些现象和陶行知先生的‘平民教育、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理念是渐行渐远的。”只有充分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乡村教育发展才能更长远。

26、陶行知是安徽省徽州歙县人,祖籍绍兴。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陶行知是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是一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是一位能够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27、“像育才学校这样的小规模农村学校在中国还有很多。很多学校没有钢琴,艺术、美学素质如何培养?育才学校的‘爱莲行’课程给出了新思路,通过建设乡村荷塘,让学生拍荷、画荷、品荷、举办吟诗会等,实现美育教育。”知名家庭教育专家章创生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条件下,育才学校充分利用乡村生活点滴,将素养培育融入到生活技能实践课程中,既是对陶行知教育理念的传承和实践,也是拓宽育人边界的系统尝试,对乡村教育实践很有借鉴推广意义。

28、陶行知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摘自李维汉对他的评价陶行知是一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摘自陶行知自己的格言

29、应该是在1943年。核心:生活即教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侵权内容,请发邮件至1234556@foxmail.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手机扫码访问

手机扫码访问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嘉隆网-分享生活中感动的文案句子

本站内容属于网友上传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蜀ICP备2022025287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