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名言警句 > 关于孔子的书读后感

关于孔子的书读后感

  • 2023-05-15 11:34:45
  • 编辑

关于孔子的书读后感

1、《论语子罕篇》中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影片大致分为两段。前半段从孔子五十一岁担任鲁国中都宰开始,到其任代国相堕三都失败被赶出鲁国止。期间描写了“收漆思弓”、“夹谷会盟”、“武子台平乱”、“堕三都”几个故事。着重描当时意气风发的孔子如何推行他的“仁者爱人”、“以礼治国”的政治主张,以及处理重大事件的智慧远见。后半段从“子见南子”开始,到孔子辞世止。主要描写孔子周游列国中的颠沛流离。

4、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国(在河南江苏交界的地方)的贵族,如果再往远说,他们还是殷代贵族的后代。孔子的父亲叫纥,字叔梁,是鲁国一个职位不大的武官,他很有力气。孔子的母亲姓颜,叫徵在。

5、论语一书中记录孔子改错的经文有三处。今举其一处。一处是孔子说,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尔。

6、在观看电影之前,虽然我相信《孔子》不会像《赤壁》一样拍成一部娱乐大片,但是在如今商业第一的大环境下,我还是不免有些担心。但是当影院的灯光亮起,当时的遗憾大概就是片尾王菲的《幽兰操》未曾唱完就被掐了。

7、饰演季孙斯的陈建斌与二周并列领衔主演,而他的表演也确实证明自己名至实归。他将季孙斯的阴鸷、暴戾表现得入木三分,甚至在声音上也做了一定的改变,来配合人物性格的需要。片中陈建斌和周润发有不少对手戏,是整部影片的亮点所在。

8、孔子30岁时他已经有了3000多名学生了,可是,他认为自己的学识不够渊博。如果谁有知识,谁哪里有他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真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安贫乐道,直道而行的人哪!

9、这是至圣的话,读完这段经文,感慨良多。改过是件很难的事,但孔子改过如此果断,坚决,说明改过在己,只有心中无私心杂念,才能有这样的勇气。才会有这样的果断。修已之德,有过必改。

10、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1、感受最强烈的是几名主要演员的表演可称得上完美。

12、这本《孔子的故事》就记录了他的一生。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国(在河南江苏交界的地方)的贵族,如果再往远说,他们还是殷代贵族的后代。孔子的父亲叫纥,字叔梁,是鲁国一个职位不大的武官,他很有力气。孔子的母亲姓颜,叫徵在。孔子30岁时他已经有了3000多名学生了,可是,他认为自己的学识不够渊博。如果谁有知识,谁哪里有他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真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安贫乐道,直道而行的人哪!

13、例如: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孔子的故事》,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军事家。

14、昨夜曾与朋友谈及,作为一部史诗级电影,《孔子》气势上尚欠磅礴,细想之下,孔子一生可磅礴的素材实在有限。影片前半段着力描写了“夹谷会盟”和“武子台平乱”,也算是尽力了。有人说《孔子》前半段很“戏剧”后半段很“散文”,我觉得十分贴切。很“散文”应当就是孔子周游列国的写照。事实上影片在画面美感上已经非常注重,孔子问道于老子的一段对话就做得极具视觉享受。

15、“子见南子”,因《史记》上“环佩玉声璆然”的记述被影片制作方暧昧得火热。如何在妖姬南子和夫子的红颜知己间找到平衡,考验了编剧的编故事能力,也显示了周迅和发哥对角色的把握能力。周迅的南子容妖艳清纯于一体,虽然戏份不多,却很好的把握了这个度,一个华丽的寂寞的灵魂读懂了圣人痛苦中所领悟的境界和寂寞,当她被暗箭射中胸口时她想到了夫子,因而微笑着离开人世。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况知己又红颜!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7、这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也有珍惜时光的含义在其中。孔子的这句名言,虽历经千年,仍对我们有无穷的激励作用。

18、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孔子的故事》,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这本《孔子的故事》就记录了他的一生。

19、以前曾看到有人评论发哥戏路宽,但唯独没有演过文化人,因其气质不适合。相信《孔子》以后当无人做如是说。影片开始的时候,我总是试图在眼神中寻找往日的发哥,然而很快我就被带入了孔子的世界。除了坚毅如旧,你看不到小马哥的锐利或者赌神的逼人,相反,较之想象中仁爱儒雅厚重宽容,发哥的夫子更多一份从容大气。这一点在前半段表现得尤其突出。此去二十年中,很难想象还有谁可以超越发哥的孔夫子。

20、子路为保幼主以少战多,刀剑及身不忘“君子正其衣冠”。夫子闻之,在悲痛的同时也为子路欣慰,正所谓仁人志士杀身成仁。颜回则是为了打捞掉入冰湖的孔子书简,最终体力不济而溺。他的死看上去有些不值,夫子尚在,那些典籍可以重写,而生命无法重来。我想这是一种象征,为了挽救和捍卫孔子的思想,他的信仰者可以用生命为代价。也正是这种信仰,让孔子的儒学最终融入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血液传承千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侵权内容,请发邮件至1234556@foxmail.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手机扫码访问

手机扫码访问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嘉隆网-分享生活中感动的文案句子

本站内容属于网友上传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蜀ICP备2022025287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