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的最佳解释-集锦36句
- 2023-05-12 17:56:00
举一反三的最佳解释
1、你如能把这诀窍弄懂,日后无论学哪一门派的功夫,一定都能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2、“举一反三”的举,是“举出、列举”的意思。“举一反三”[jǔyīfǎnsān],释义:反,类推,意为列举出一件事情,进而类推知道其他许多事情,用以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知彼。
3、意思:例举出一个事理就可以类推出其他许多未知的同类事理。比喻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4、意思就是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5、孔子的这句话为后世留下了“启发”一词和“举一反三”一句成语。朱熹对这句名言的解释是:“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不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举一反三”的直义就是说一个方形的物体,只要讲清一个角,就该推知其余三个角。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典型性和启发性,学生在学习中要积极思维,多加联系,触类旁通。
6、[语出]《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举一反三(拼音:jǔyīfǎnsā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述而》。
8、这里的举是列举、说明的意思。题目中问到的举一反三这个成语,是由《论语•述而》中的“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衍化而来的,意思是说列举出一个例子便能推断出其他的,形容人善于类推、触类旁通,是一个直至今天仍然具有进步意义的教育观念。
9、现代汉语的句型是有限的,掌握了句型,我们就能举一反三,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来。
10、举:提出
11、《论语》。
12、由此可举一反三,拓展我们的视野。
13、后引申为例举出一个事理就可以类推出其他许多未知的同类事理。比喻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14、“启发”和“举一反三”都出自《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体现了孔子的教学思想。
15、在现代汉语使用中,“举”也常做动词,表示兴起;发动,如举大计(举大事)。
16、jǔ yī fǎn sān
17、举一反三的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造句:
18、举:提出;反:转换,类推。
19、成语出处:
20、出自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篡的语录体著作《论语》。
21、先秦孔子《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2、我们学习要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3、举一反三的解释是: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2、拼音是jǔyīfǎnsān。3、年代是古代成语。4、结构是联合式成语。5、繁体是舉一反三。6、感情色彩是中性成语。
24、[释义]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25、举,普通话读音为jǔ。“举”的基本含义为向上抬,向上托,如举头、举手;引申含义为动作行为,如举止、轻而易举。
26、舉一反三
27、举一反三(反:类推)指拿已知的一件事理去推知相类似的其他事理;比喻善于由此知彼,触类旁通。联合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28、原意为举出一个(方形)角就能类推出(方形)其他三个角。
29、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30、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的最佳解释
31、老师说如果懂得这些知识后,就可以举一反三地知道其他类似的知识。
32、成语繁体:
33、学习既要有铁棒磨成针的精神,又要有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读书既要有勇于攀登的志气,又要有乐于思考的精神。
34、举一反三的动物是猴子。
35、《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6、举一反三jǔyīfǎnsān【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结构】联合式。【用法】用作褒义。常跟“触类旁通”连用。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辨形】反;不能写作“返”。【近义词】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反义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浅尝辄止【辨析】~和“触类旁通”;都比喻只要了解某一方面的事物;就能类推懂得同类的其他事物;有时可连用。但~偏重在“反三”;指从懂得一点;类推而知其他;这里的其他不限于同类;“触类旁通”偏重在“旁通”;指能对同类事物融会贯通。【例句】现代汉语的句型是有限的;掌握了句型;我们就能~;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来。